今年3月開始,來自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梁婷在某知名服飾公司“起早貪黑”工作。每天在崗10多個小時,精心設計店面布置……她細致入微的工作,贏得公司贊許,現已被作為儲備店長人選培養。
梁婷家境并不好。早年間,她父親在工地干活時不慎摔倒,造成腰椎殘疾,失去勞動能力。一家人僅靠母親干農活賺錢,用以維持日常,還要支撐弟弟妹妹上學。因此,她想早點工作,為母親分擔壓力。
借助學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平臺,她順利通過了該服飾公司的面試,并于今年3月初到崗實習。當時疫情形勢嚴峻,梁婷陷入兩難:一面是到崗實習有被感染的風險,一面是公司接二連三的通知電話,該如何應對?
了解這個情況后,她所在年級的輔導員主動與公司人事部門取得聯系。經協商,公司將到崗時間推遲1個月,讓她能在疫情形勢好轉之后再到崗。
“我們通過摸底,實時掌握每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力求精準、及時、有效。”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許國強說,針對建檔立卡困難生實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以及“一對一”精準幫扶。
目前,該校先后共為143名困難學生申請和發放累計21.45萬元的求職創業補貼,幫助各類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
去年底,該校傳媒藝術與設計學院廣告專業畢業生陳子航,憑借20萬創辦了一家傳媒公司。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也遇到很多難題:店面租金、水電費等種種負擔。
當他犯難時,學校招生就業處伸出“橄欖枝”,學校為他提供了創業園作為孵化基地,為他省下門店租金等。“正是有了母校的支持,公司才能持續‘不斷電’。”
今年,他的公司已與該校8名大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我不僅僅想要成立一家公司,我更想帶動更多學生加入我們團隊,幫助更多學弟學妹解決就業崗位。”
今年,該校共有7名畢業生被某裝飾公司招聘。作為校企合作單位,該校與企業深入協商,該公司專門制定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培訓,讓畢業生可以及早地熟悉行業現狀,完成從學生到員工角色轉變。
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業渠道,是該校常態化就業服務的一項舉措。此外,該校還主動搭建線上就業橋梁,實現“空中招聘”和“空中宣講”,引導學生參加“云面試”。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面對疫情帶來的就業嚴峻形勢,高職院校應創新工作思路、堅持多維發力、主動積極作為,努力回應好黨和人民對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關切。”該校黨委書記梁惠娥說。(葛家明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