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市政協第十三屆五十七次主席會議召開,會議重點就海寧技師學院建設工作開展視察、監督、協商。與會人員實地察看了尖山校區二期規劃用地現場,參觀了學校一期實訓大樓、實訓設備等教育教學設施,并聽取了市政協委員技師學院校長朱小平關于尖山校區發展情況與規劃的工作匯報。
2014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籌建海寧技師學院,學院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探索,學校現有教育園區和尖山高技能校區兩個校區,擁有全日制學生3280人,教師184人,形成了機電、設計、旅游、綜藝四個專業群。
近年來,學校積極深化校企合作,學校大師工作室與企業對接,開展產品研發和技術革新活動,取得科研成果16項,制定的浙江省首個《農村家宴廚師服務操作規范》地方標準和首個“家宴標準移動放心廚房”得到省部領導的充分肯定。根據海寧市委市府關于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為對接區域經濟轉型,滿足泛半導產業技工需求,我校加快集成電路專業建設,積極承擔“中法產業園”、“泛半導體產業園”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學校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培養方案、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建立“中法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該項目成為國家工信部2017年首批中法工業合作示范性教育培訓合作項目之一。學校深入落實《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文件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采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實施產學研融合的辦學模式;完善培養長效機制,優化師資隊伍,重視師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將“科研興校”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促進學生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建立學校、家庭、企業、社會緊密結合的德育工作網絡。以沈鴻紀念館為載體,開展工匠精神教育,圍繞“忠誠、理想、勤奮、認真”的沈鴻精神開展育人工作,傳承并弘揚工匠精神,形成了特有的培育“當代沈鴻”的德育文化和德育品牌。
海寧技師學院(籌)尖山校區二期項目是根據海寧市高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是職業教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協商會上,市政協委員們就學校功能建設、辦學模式等提出建議。委員們建議,學校建設要以需求為導向,強化校企合作,進一步提高學校服務全市經濟發展的水平;要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中心,拓寬辦學渠道,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推動形成多元合作的辦學模式;要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關愛工匠的濃厚氛圍,讓工匠精神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風向標。針對委員們的發言,市政府分管領導及與會的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把委員們的優質建議充分融入進工作中,立足“標準化”,著力推進項目落地,聚焦“優質化”,加快促進內涵建設,著眼“品牌化”,打造職業教育海寧樣板。
市政協主席周紅霞出席會議,她指出,海寧技師學院(籌)為海寧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本次會議議題對海寧當前有現實意義,對海寧未來有戰略意義。周紅霞強調,委員們和部門的發言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會后要切實做好會議成果轉化,切實把會議成果運用好、作用發揮好。(李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