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機電職院學子研發了一套智能穴盤育苗播種機
春耕時節,萬物復蘇,幾名農民正在地里進行作物育苗。他們先在穴盤上進行覆土,然后將種子播入事先打好孔的基質中,再進行澆水作業……,播種現場的繁忙景象呈現了“別樣”的春意。
目前國內大棚栽培穴盤育苗播種仍需要農民手工完成,屬于勞動密集型作業,由于操作費時費力,播種效率低下。國外大型自動化播種機不適合我國的中小型大棚栽培農戶的需求。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傳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國農業發展。黃濤、仇貝樂、張進是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增材制造學院的學生,他們通過實地調研,獲得了用戶需求第一手資料,自主研發設計了一款能自動完成穴盤供給、基質覆土、自動打孔、智能播種、補播漏播、自動澆水的穴盤育苗播種機,該款播種機具有成本低廉,播種效率高,實現了全自動化智能穴盤播種。
播種作業的精準程度直接影響著作物的生長發育及產量,緊密播種技術是一個大的綜合系統,如何讓播種機“智”起來,自動完成播種的各個動作,且各動作協調一致,是項目組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前,黃濤等項目成員帶著技術問題找到了機電學院增材制造學院樓建忠教授,樓教授在智能化農機裝備、農機自動化及農產品加工新技術與裝備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積累,所設計的智能穴盤育苗播種裝備打破了傳統播種機存在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低下以及播種效率不高的瓶頸,集成了穴盤供給、基質覆土、基質打孔、自動播種、補播漏播、自動澆水等六大功能模塊,利用特殊設計的播種輪實現了精量化播種,播種速度可達400-500盤/小時。
采用快拆式播種輪設計使播種機適用于不同大小種子的播種,截止目前,該播種機共獲授權2項發明專利以及4項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穴盤育苗的流程化生產,能有效適應市場需求。
同時,所設計的智能穴盤育苗播種機獲得了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杭州市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等榮譽。
團隊邀請了浙江大學李建平教授作為專家進行指導,專家和團隊的多次線上、線下指導幫助解決了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同學們完成了對智能穴盤育苗播種裝備的全部設計、制造及改進。
疫情期間,創新不停止,團隊成員通過視頻方式溝通交流,加快裝備的改進進程,不斷完善“智能穴盤育苗播種機”,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漏播補種功能和穴盤全自動供給模塊,實現了從空穴盤供給到播種后基質澆水的全自動流水線播種作業。
此設備在疫情期間幫助浙江省諸暨市山里山灣蔬菜專業合作社及其它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進行了春季育苗播種生產,設備在實際試用過程中體現了優異的性能,由于所設計的智能穴盤育苗播種機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獲得了所有用戶的一致好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現代化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未來我們國家會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積極投身于農業機械化的實踐活動中,也只有經過這樣的實踐磨礪,才能讓機電學子們體會到: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擁有的技能;只有經過實踐洗禮,道路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