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剪紙更是其中兼具藝術性與生活氣息的代表性項目。9月9日,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以下簡稱“遞鋪分院”)以“傳承非遺技藝,點亮文化生活”為宗旨,精心組織了一場非遺剪紙專題活動,讓來自全縣各個村鎮、社區的20多位學員沉浸式體驗了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在指尖流轉間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本次活動的核心亮點,在于邀請到了安吉縣非遺剪紙項目的核心傳承人——蔣娟老師親自授課。作為深耕剪紙領域多年的資深匠人,蔣娟老師不僅擁有精湛的剪紙技藝,更擅長將非遺文化的內涵與通俗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讓零基礎的學員也能快速入門?;顒右潦?,蔣娟老師先以生動的語言為學員們講解了安吉剪紙的歷史淵源:從舊時民間節慶時的窗花、喜花,到如今成為省級非遺項目的文化傳承,每一段故事都讓學員們對這門古老技藝多了一份敬畏與好奇。隨后,她還現場展示了多幅經典剪紙作品,細膩的線條、鮮活的形象,瞬間點燃了學員們的創作熱情。
當天的創作主題定為《冠上加冠》,這一主題既蘊含著美好的吉祥寓意,又巧妙地與剪紙技法相契合。“‘冠上加冠’諧音‘官上加官’,在傳統民俗中象征著步步高升、順遂如意,而我們今天選擇以雞冠花為創作載體,就是用花朵的‘冠’來呼應這一寓意。” 蔣娟老師一邊解釋主題內涵,一邊手持剪刀示范基礎技法:從紙張的折疊方式、圖案的勾勒技巧,到剪刀的握法與下刀力度,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細致入微。考慮到部分學員是首次接觸剪紙,她還特意放慢節奏,逐桌巡視指導,針對學員們在裁剪過程中遇到的“線條不流暢”“圖案易斷裂”等問題,手把手傳授解決技巧。
在掌握基礎技法后,活動進入了最令人期待的創作環節。學員們紛紛拿起剪刀、彩紙,按照蔣娟老師的指導,先在紙上輕輕勾勒出雞冠花的輪廓——有的設計成綻放的單朵形態,有的則搭配葉片組成雅致的花束,還有的加入了蝴蝶、蜜蜂等元素增添生機。裁剪過程中,現場不時響起剪刀“咔嚓咔嚓”的清脆聲響,學員們專注的眼神、認真的神情,成為了活動現場最動人的畫面。遇到復雜的花紋,大家還會互相交流經驗,或是向蔣娟老師請教,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完成剪紙后,活動進一步升級為“彩色粘貼”環節。學員們根據自己的創意,將剪好的雞冠花圖案粘貼在不同顏色的底紙上,有的用紅色底紙凸顯花朵的熱烈,有的用綠色底紙營造自然清新的氛圍,還有的搭配黃色、粉色等色彩,讓作品更具層次感。經過一番精心創作,一幅幅色彩鮮艷、形態各異的雞冠花剪紙作品相繼完成:有的作品線條利落,展現出簡約之美;有的作品花紋繁復,盡顯精致細節;還有的作品融入了個人風格,充滿了創意巧思。當學員們舉起自己的作品展示時,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現場掌聲、贊嘆聲不斷。
此次遞鋪分院組織的非遺剪紙活動,不僅讓學員們近距離接觸了非遺文化,掌握了剪紙的基礎技藝,更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與吉祥文化的內涵。來自遞鋪街道的學員王阿姨表示:“以前只在過年時見過剪紙,今天自己動手做了一幅雞冠花,才知道這門手藝這么有意思,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學到了傳統文化,特別有意義。”而蔣娟老師也在活動結束時感慨:“非遺傳承需要更多人的參與,遞鋪分院搭建的這個平臺非常好,能讓更多基層群眾接觸到剪紙藝術,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來。”
非遺的生命力在于傳承,而傳承的關鍵在于讓更多人了解、熱愛并參與其中。遞鋪分院此次開展的《冠上加冠》非遺剪紙活動,既是對安吉本土非遺文化的一次有效推廣,也是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動實踐。未來,相信這樣的非遺體驗活動會越來越多,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在更多人的指尖與心中落地生根。(陳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