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小而精”的微專業為就業添彩
新聞:據媒體報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推行“1個微專業+1個深度合作企業”模式。3年來,參與微專業學習學生900余名,其中2024屆、2025屆畢業生共172人,升學率達73%,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5%,實現學生學術進階與就業能力同步提升。
觀察:“微專業”是近年來我國高校探索出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其課程設置多為學科前沿或交叉內容,突出融合導向、實用導向。微專業日漸得到各地的重視,并取得不錯的實踐成果。目前我國共計628個學校開設2654個微專業,修讀畢業生7.4萬人。調研顯示,一批高校“微專業”就讀畢業生去向落實率明顯提升。在此趨勢下,教育部部署實施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要求各高校要圍繞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12個急需緊缺領域的60個重點方向,建設“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微專業不是傳統專業的“瘦身版”,也不是職業培訓的“復制品”,它正以靈活、精準、實用的特點,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加速器”,它也是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從“學科導向”向“需求導向”轉型的突破性嘗試。要推動微專業高質量發展,高校尚需要注重對微專業教學的精細化、特色化和規范化管理,不僅為學生就業添彩,也進一步助力高等教育向更加靈活、開放、多元的方向發展。
多方協同織密鄉村兒童假期守護網
新聞:這個暑假,不少地方鄉村公益暑托班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江蘇揚州悅來村的“校社聯動”暑托班引入高校資源,開設機器人編程、非遺雕版制作等課程,并建立“雙導師制”精準關愛留守兒童。
觀察:暑假是兒童放松身心、探索多彩世界的寶貴時間,然而,因為條件限制,不少鄉村兒童陷入假期困境,面臨著文教資源匱乏、安全隱患突出、情感陪伴缺失、過度沉迷網絡等問題。
鄉村兒童在暑期面臨的問題既涉及人身安全,也關乎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溫暖又充實的假期,需要整合多方資源,完善教育與防護體系。今年暑假,不少地方正在進行探索實踐,如有的地方政府與學校緊密合作,充分利用鄉村學校等閑置場地,將安全看護、學習支持、興趣拓展、心理關懷、勞動體驗融為一體,系統性開展暑期托管。與此同時,也有社會組織和高校團隊開展了有益的實踐。鄉村兒童的假期困境不容忽視,人們期待多方協同織密暑期守護網,為鄉村兒童奏響歡快的暑期樂章。
讓校園“舌尖上的安全”有標準可依
新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批準發布《校園配餐服務企業管理指南》國家標準,該標準適用于為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提供學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務的校園配餐服務企業,是首個專門針對校園配餐的國家標準。
觀察:校園食品安全關乎學生的健康成長,承載著千家萬戶的牽掛。校園配餐服務涉及采購、加工、裝配到出餐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影響學生身體健康。近年來,幾起校園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此次針對校園配餐的國家標準的發布,對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守護學生健康成長具有深遠意義。標準構建了覆蓋采購、加工、運輸等在內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將安全要求轉化為可操作、可量化的具體規范,為校園食品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有了國家標準,下一步關鍵在于各地各校不折不扣地執行,多方協同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讓學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