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安吉縣2024學年第五次成校教師校本培訓在昌碩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多媒體教室深度開講。本次培訓由孝豐成校主辦,王培林校長主持,聚焦年度主題“鄉村振興,成教點睛——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成教效應”,特邀安吉縣博物館周增輝館長帶來專題授課《安吉縣西苕溪水文化及其文旅價值》。全縣成校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在周館長引領下,溯溪流、探神物,深入挖掘母親河孕育的獨特鎮水智慧及其時代價值。
周增輝館長的授課以深厚的本土文化研究為根基,內容系統而聚焦,層層遞進:安吉水文特征;鐵蜈蚣鎮洪水的文化背景;周邊區域蜈蚣鎮洪案例;安吉境內其他鎮水神物;安吉鎮水神物的特征和當代價值。周館長系統歸納了安吉鎮水神物遺存的主要特征(如地域分布、形態象征、與民間信仰的結合度等),并重點闡釋其在當代的寶貴價值: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研究地方歷史、民俗信仰、生態觀念的“活化石”;作為獨特的文化符號,它們蘊含著講好安吉故事、打造差異化文旅IP的巨大潛力(如開發主題研學路線、創意衍生品、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作為先民敬畏自然、智慧應對的見證,它們對當代推動生態保護、弘揚地方文化自信、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本次培訓是安吉縣賦能成教隊伍、深挖本土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舉措。孝豐成校主辦,特邀文博權威周館長授課,充分體現了對地方文化資源教育性轉化與應用的高度重視。培訓內容直指“西苕溪水文化”這一富礦中的特色領域——鎮水文化,為成校教師們打開了一扇認知地方文化深層肌理的新窗口。
周館長的講授不僅提供了豐厚的知識,更啟迪了思考的方向:成人教育工作者如何將“鐵蜈蚣”等承載著先民智慧與地方記憶的獨特文化符號,轉化為激活鄉村文旅、賦能社區教育、提升文化認同的生動教材與實踐項目?如何讓這些沉默的“鎮水神物”在新時代講出新故事,成為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文化引擎?
“周館長帶我們系統認識了家鄉‘鎮水’的文化密碼,特別是‘鐵蜈蚣’這樣的獨特存在,令人震撼也引人深思。”陳碩課后表示,“這些神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旅開發的寶藏。我們成教人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這些深奧的文化‘點’挖掘好、闡釋透,串聯成線,設計成老百姓聽得懂、游客感興趣、鄉村能受益的課程和活動,真正讓古老智慧在共富路上煥發新生。”這場聚焦西苕溪鎮水文化的思想碰撞,為安吉成教人服務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文化活水與創新動能。(孝豐成校 周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