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防浪堤如巨龍入海,漁船在深藍處劃出銀線,天然的創作布景,鋪展在這海天之間。4月10日,溫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時尚藝術學部的200余名學生背著相機、提著化妝箱、夾著速寫本,走進“露天課堂”——這是學校連續第四年將工學交替實踐課堂搬到海島洞頭“中嶼等到你”校企合作攝影基地。
“3、2、1,老師看這里!”攝影專業學生架起設備捕捉光影,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為模特打造多元造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則用速寫記錄創作現場。從“沙灘婚紗”“漁港晚禮”到“碧海時尚”“海島生活日記”,四類主題在潮聲中輪番上演,六位老師化身模特,八組學生輪換合作,每半小時更換一次模特與場景,一天內每組能產出六組風格迥異的作品。這是一場跨界協作,是溫州二職時尚藝術學部師生聯袂打造的“山海之夢”。
“這次可不是簡單的擺拍了!”攝影專業學生李同學興奮地說,“我們要根據妝造風格調整構圖,還要和藝設組的同學討論畫面色調,真的像在拍大片!”。教師林曼殊身披白紗立于鋼琴旁,裙擺隨海風卷成浪花形狀。一邊是美發班學生等著給老師補妝,“很高興這次能親手為老師化新娘妝”,另一邊則是藝術班的學生用畫筆定格瞬間。林老師說:“這將是我一生難忘的婚紗照。”
“露天課堂”里沒有黑板,潮汐是鈴;沒有講臺,海堤是桌;沒有作業,只有真題。學生們擁有在校生和企業員工的雙重身份。企業指導師們全程參與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將平時所學付諸實踐,鼓勵大家多看、多問、多學:
“不用怕過曝,把頭紗對準云縫那道光,讓海風替你做柔光罩。”
“發膠多噴些!海風太大,要出片,發片得焊死在模特頭上。”
“忘掉漁船全貌,你看那錨鏈和海浪纏繞的局部,是不是更有畫意?”
中國人像攝影學會常務副主席、為愛專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信樂先生現場示范商業級人像布光技巧:“這批學生展現的構圖意識和設備操作水平,完全達到見習攝影師標準。”
溫州二職副校長吳俊聲望著滿灘“野”學生笑,“課本教參數,大海教應變——這才是產教融合的‘活教材’!”
“這是一次融合教育創新與文旅推廣的跨界實踐,定將成為洞頭‘攝影+旅游’產業生態鏈的生動注腳。”洞頭區文聯主席林慷慨表示。
職業教育不該困于圍墻。山海課堂教會溫州二職學生的不僅是技能,更是如何在與自然、行業的對話中,找到自己的藝術脈搏。當潮水漫過學生們的腳印,四年的浪花在礁石上刻下紋路,也“拍”出了一所中職學校的產教融合新路徑。(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