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組織開展中國傳統服飾和禮儀培訓,來自轄區各個村、社區特別感興趣的學員們參加了本次培訓,邀請了安吉縣漢服協會的汪曉帆老師授課。本次培訓內容為明制漢服的發型了解與實踐。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一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有相應的服飾,還要有相應的發型,才能算是完美。明制漢服發型并不復雜。汪曉帆老師帶領學員了解了各種明制發型后,就嘗試指導學員們動手操作最簡單的發型。
先將準備的工具擺好:長直梳、紅繩、皮筋、卡子、發膠、鏡子,再著手處理自己的頭發。在汪曉帆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學員們慢慢地找到了感覺,可以自己完成基礎發型的打造了。美美的漢服配上美美的發型,完美!
一位學員說道:“漢服太美了,搭配適宜的發型,感覺像畫里走出來的美女一樣。”(邱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