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組織開展非遺捏面人培訓,來自轄區內各個村、社區的愛好者們參加了本次培訓,邀請了安吉縣非遺傳承人陳玉萍老師授課。
陳玉萍是安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捏面人傳承人,安吉縣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曾榮獲“兩山”旅游商品聯盟峰會金葉獎,“喜迎亞運 我為亞運喝彩”非遺傳承人原創作品“最佳制作獎”。曾多次參加文化節、豐收節、非遺進校園、非遺研學等活動,并被電視臺多次采訪報道。
捏面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捏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制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藝人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針等通過壓、按、點等手法塑造出點、線、面等造型元素而形成的各種小型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宣傳非遺捏面人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學校特地組織了本次培訓。
陳玉萍老師展示了自己事先做好的各種作品,豐富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引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大家都躍躍欲試,想創作一個屬于自己的作品。在陳玉萍老師的指導下,學員們開始捏“老虎”造型。陳玉萍老師一邊示范分解動作,一邊指導學員制作:“老虎的頭和身體可以是一樣大的兩個球。老虎的耳朵用剪刀剪掉一點,方便粘上去。”一個學員感慨道:“同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老虎,每個人做的都不一樣。有的眼睛特別大,有的粗胳膊粗腿,有的小巧玲瓏。”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學員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小老虎”。
嘗試了一件作品后,學員們還不盡興,要求老師再教一個作品。陳玉萍老師就教學員們制作卡通玉桂狗造型。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學員們收獲了兩件作品之外,老師還把自己帶來的作品贈送給了在場的學員們。
一位學員帶著孫子來參加活動,開心地說道:“我真是太幸運了,這么好的活動讓我趕上了。學會了捏面人,以后可以陪我孫子一起玩了,好開心。”(陳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