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關于“職業啟蒙”的立法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開啟了新載體,如何“以研促學”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作為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高職學校A檔建設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金華職院”)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指導下,以產教融合為主線,從實體化、產學研創訓一體化破題,著力推進區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依托學校“職業啟蒙研學項目”積極開展實踐,逐漸成為助力校內學生成長成才的平臺和校外學生家長了解、體驗職業教育的重要窗口。
開發“職業啟蒙”主題的研學課程體系
完善的研學課程體系是打造“職業啟蒙”研學平臺的前提和載體。金華職院以品牌入股,產業基金寧波匯昌創投以貨幣入股,兩家合資成立公司,共建航空維修培訓中心,與校內專業融通師資和設備,實現民用航空器維修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一體化。在此基礎上,公司逐步建立起穩定的研學實踐、勞動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進一步豐富拓展科普研學和勞動實踐場所,滿足市域及周邊多樣化科普研學和勞動實踐的需求。
學校由點帶面,基于各專業產教資源,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不同研學對象,構建“一課、一地、一線”研學空間點線面遞進的特色職業啟蒙課程。以“一課”為例,對應教育部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四大推薦主題,開發參觀考察類、手工制作類、實驗探究類、社會服務類四類單元研學課程,如針對小學生群體的“健康小天使”“創意小工匠”“凌云小雛鷹”“文明小義工”等研學課程。
培養“專業多元”的職業啟蒙導師隊伍
研學指導師是在職業啟蒙研學活動中承擔課程開發和活動組織的重要主體。高職院校要基于研學指導師崗位職業標準、能力需求,立足培養跨界、綜合的“有教育情懷的導游”;健全由專業教師、優秀學生、能工巧匠等組成的師資篩選機制,建立高職“研學指導師師資庫”;助推研學指導師熟練開展職業體驗研學活動方案撰寫,針對學生特點研究創作和組織實施研學活動,并做到“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知識特長,調動各專業教師直接參與到職業啟蒙研學課程的開發、實施中,形成知識講解、職業體驗引導的專業團隊;同時,充分挖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和帶動專業學生參與研學課程的開發、實施。
二是注重骨干人才培養,選拔培育旅游管理專業優秀學生充實研學指導師隊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導游講解技巧熟練,語言表達能力總體流暢,能完成主題旅游線路設計,具有較好的個性化服務能力和信息素養,但在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研究能力方面較弱,因此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善于說”的導游職業優勢。金華職院依托校內產教融合基地等資源和研學旅行工作室,創新開展集中式真題真做和分組式實境實練兩種相互銜接的“課型”,并在兩課型中分別設計“詩說”“詞說”“劇說”“圖說”,靈活選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說中有做、做中有說,在說做一體的教學過程中,用形象化的話語表達和情境化的行為展示,激發學生全過程自主探究研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教學全過程貫穿專業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和研學對象的職業啟蒙教育,在真實職業情境、真實項目中讓兩代學生產生共鳴。
三是注重行業榜樣力量引領,利用產教平臺,發揮企業能工巧匠的技術特長,作為中小學職業啟蒙的有效師資支撐。教學過程滲透榜樣力量,幫助學生實現角色轉變,并在代際傳遞中激發職業認同感,從自我衡量的“尺子”成長為以身作則的“鏡子”,最后到引領小學生職業生涯的“扣子”,讓思政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構建“就地取材”的職業體驗“活”資源
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這也為解決一般職業體驗“看不見、達不到”的痛點提供了思路。通過構建校企共建、校內共享、校校共管的立體式“活”資源,打造“行走的課堂”。
校企共建。“職業啟蒙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突破,讓學生有機會站在未來看現在,為培養未來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鋪墊。金華職院與獲批教育部“1+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的研學機構合作,共同對本模塊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改造,以職業啟蒙為主線,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優勢,服務中小學勞動教育,共享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產教融合資源,豐富教學和思政載體,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走出職業院校研學課程建設和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創新之路。
校內共享。依托金華職院綜合性院校優勢,共享面向醫護、藝術、制造、電子、農藝等各行業、專業的產教融合資源和校內公共資源,營造真實濃郁的職業場景,達到沉浸式體驗最佳效果。
校校共管。運用學習手冊評分表、課中互動積分表、小組協作評分表等數字化評價管理手段,記錄中小學生參與職業啟蒙研學活動的全過程縱向評價和KSA(知識、技能、素養)全要素橫向評價,量質結合構建多元評價主體和多維評價指標,完善可視化“成長圖譜”學習評價體系,納入其研學檔案,以此作為個體行為規范、職業生涯教育等依據,幫助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有效增強職業認知和體驗,從而更好實現自身成長成才,鑄就人生出彩。
(作者施麗珍 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