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當前,中職教師普遍存在知識更新緩慢、數字素養不足等問題,教師團隊中也存在領航教師偏少、成長速度較為緩慢等不足,無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針對這些問題與不足,紹興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為契機,教研室與學校協同合作,構建團隊創新鏈、區域教改鏈、教研加持鏈、教師成長鏈“四鏈耦合”的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大賽成果的轉化,構建起“賽教一體 四鏈耦合”的區域教改新體系,培育了一支有改革創新力、團隊協作力、德技雙馨的中職教師隊伍,實現了紹興職業教育整體質量提升,推動區域內“三教”改革向縱深發展。2020—2023年,紹興在全國中職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成功斬獲12金8銀5銅,金牌數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2022、2023年位列全國各地市之首。2023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德育與思想政治有關賽項2金3銀,金牌數、獎牌數雙雙居全省第一。
激活團隊創新鏈:形成“1+4+N”創新建設模式
“獨行快,眾行遠”。紹興以參加教學能力大賽團隊為基本框架,組建了83個“1+4+N”教學創新團隊,“1”為名師,“4”包括4類核心成員(文化課專業課骨干教師、企業師傅和高職名師),再加N名中青年教師,形成了完善的組織分工、運行保障和管理評價機制。出臺《紹興市中職學校優秀教研團隊建設與評比活動方案》,將教學能力大賽作為主要的團隊項目建設目標,每年制定《關于深入推進中職跨界融合教學改革的工作計劃》。建立定期的校企會商制度,每年召開線上線下聯席會議50余次。
同時,形成團隊保障系統,強化人才保障、資源保障和資金保障。成立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學校、企業在內的“三維一體”評價體系,從團隊師德、師能、成效三個維度確定評價項目,建立三個項目12大類共55條評價指標,開展“四比三佳”創建活動,實施準入、授星和淘汰機制,每年評出“五星團隊”10個左右、“四星團隊”20個左右。以教師參賽為點,團隊組織為鏈,全市統籌為面,形成了教學能力大賽備賽一體化的團隊創新鏈。
優化區域教改鏈:形成“課堂—資源—標準”整體融通模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紹興將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倡導的教學理念、策略和方法融入日常教學,探索基礎課與專業課融通、專業課與專業課融通、專業課與崗位融通的“三融通”課程改革,將日常課堂當作教學能力大賽的“演武場”。
一是探索“三融通”課堂改革。為破解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的問題,引進大賽教學理念和策略,探索文專、專專、專崗“三融通”課堂改革,激發課堂創新力。“三融通”課改激發教師創新思維,形成思政貫穿、素養融合、專崗一體的課堂教學新樣態。如語文課結合建筑裝飾技術專業人培方案和中職語文課程標準,開展“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讀”專題教學,創設“勞模展廳設計”專業情境,形成“勞模展廳文案寫作”學習項目,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建筑測繪課對接新測繪人才培養需求,結合工程測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無人機測繪課程標準,將企業項目“古建筑數字建模”引入專業實訓課,形成“古建測繪 數字存檔”學習項目,實現技能復合、崗位契合。
二是共建共享“三融通”教學資源。為破解教學資源學用不相融的問題,區域內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借助大賽資源庫和平臺,形成“紙質教材+數字化資源”的一體化“三融通”課程體系,為實施課堂改革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文化課與專業課教師合作開發文專融通教材,不同專業課教師合作開發專專融通教材,校企合作開發專崗融通教材。
三是制定區域“三融通”指導性教學標準。為破解區域缺乏統一教學標準難題,增強教學標準指導教學實踐的有效性,編制區域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指導各校結合專業實際形成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實現區域“三融通”教學標準全覆蓋。新教學標準明確各專業開展“三融通”教學的知識、技能、素養等培養目標,規范引導教師自覺對照標準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開展教學評價。通過構建思政貫穿、素養融合、專崗一體的中職課堂教學新樣態,形成了制定教學標準、開發教學資源和開展課堂改革一體化的區域教學改革鏈。
增強教研加持鏈:形成“積極—自主—創新”聯合備賽模式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才能一覽眾山小”。為有效激發參賽教師的積極性,全市層面實施“成果引領、化繁為簡”的指導策略,教學能力大賽備賽從“學校單體備賽”向“區域聯合備賽”轉變。基于“教師上交材料多、獲獎難度大”的困難,市職教教研室改革參賽模式,在單項賽基礎上進行綜合賽,降低獲獎難度;引領教師創新作品主題、重組教學內容,專業課按真實的工作過程重組,文化課融合專業情境和崗位情境。同時,幫助參賽教師做好成果轉化,衍生出信息化說課、優質課、多彩課堂、論文、課題等多樣化成果。形成了一線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團隊自主融合、獲獎教師持續創新的教研加持鏈,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引擎。
服務教師成長鏈:形成“基礎—進階—成才”助力發展模式
“雁行萬里靠頭雁”,領頭雁決定著隊伍的前進方向與前途命運。紹興以教研室教研員為“領頭雁”和“總策劃”,抓好帶頭人,引導全市各中職學校從校級領導到一線教師都積極參與教師教學能力大賽。2021年紹興4個團隊進入國賽,其中3個團隊領銜人為校長(黨委書記)或副校長;2023年教學能力大賽,全市76支參賽團隊共456人參賽,其中有21位校級領導,58位中層或教研組長。校領導和名師領銜參賽,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能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大賽中來。加強后備梯隊培養,在校內,一位獲獎教師幫帶1—2個新團隊;在全市,各級各類的集訓和磨課由全國一等獎團隊的成員來擔任指導專家。各校把大賽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備課、上課和教研活動中,賽教互長;引導學校開展校賽,重視選題和課程重組,形成后備梯隊打牢基礎、帶頭人引領分層進階、人人教研促個體成才的教師培育鏈。
通過構建“賽教一體 四鏈耦合”的區域教改新體系,撬動了教學創新的杠桿,有效培育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復合技能和職業素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2020—2022年,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17金9銀7銅,金牌數三次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領先。2022年全市學生雙證取證率99.53%,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9.8%,留紹率89.4%,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率從2016年的68.9%上升到2022年的98.8%。
(作者戴智敏 系紹興市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沈兆鈞系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