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暉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實際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得到大發展的。政策高密度發布也主要集中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這五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
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強調,“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系統分析我國各方面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中國職業教育從哪里來,未來又將走向何方?2022年5月1日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又凸顯了哪些新特征?在這篇訪談中,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從歷史到現實,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機遇、困境和在新法新政下的發展趨勢特別是我國產教融合的發展趨勢和路徑作了分析。
日前,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朱永新率隊,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正在就“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專題調研。為此,本刊特別刊發這篇專訪,為關心關注職業教育的委員們和各級政協組織提供議政參考。
應需而生 百年探索 地位確立
“現代教育體系主要包含兩大類型,一類是普通教育,培養知識型、學術型、學科型、研究型的人才,另一類是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技術型、技能型、操作型、實務型的人才。我國的職業教育最早始于150多年前洋務派在福州創辦的船政學堂。應該說,我國職業教育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是洋務派等有識之士對西方洋槍洋炮侵略的回應,由此我國實用型的教育開始發端,但此時的職業教育仍是普通教育的一個支流。”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教授梳理了我國職業教育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和國家新法新政背景下產教融合的趨勢。經過100余年的探索與發展,至2019年,國務院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22年,新職業教育法提到:“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自此,職業教育終于堂堂正正地站了起來,成了教育體系中與普通教育并行的一軌。“到1949年后至改革開放前這一段歷史時期,我們的老中專技工學校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仍然是普通教育的一個分支。”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邢暉指出,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實際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得到大發展的。“當時我國百業待興,人才市場急需能夠解決問題的實用型人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解決嚴重的人才結構偏失問題,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改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普通教育一邊倒的局面,我國在1985年的全國第一次教育大會上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對教育結構進行調整。這個方針持續40多年,始終未變。”
“40多年來,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由20世紀80年代以中等職業教育(包括職高、中專、技校、成人中專四類)為主體,到90年代中后期,高等職業教育應運而生,再到2014年,首次提出了‘探索發展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今天,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層次結構日趨完善,不僅有了高中階段、大專層次和職業本科層次,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為世界高等教育體系的豐富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不論是同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同我國的普通教育體系相比,職業教育都是后發的,也是相對薄弱的。在改革開放以來的這40多年里,在社會文化、觀念以及制度安排對職業教育都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我國職業教育界人士秉持改革和創新的精神殺出了一條血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職業教育發展更是進入了一個快車道。”在邢暉的記憶里,改革開放以來這45年,高規格的職業教育大會有多次。幾乎每一屆中央政府都會召開一次職教會議,同時發布一個高規格的文件,迄今為止職業教育最高規格的文件是國務院頒發的,一共是五個。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專門針對職業教育作重要指示。2021年4月12日—13日,首次以黨中央名義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這在我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政策高密度的發布也主要集中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這五年。”
邢暉表示,從世界職業教育“三大模式”——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以及政府和企業雙重主導型來看,我國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職業教育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重要的驅動力主要來自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在系列政策法規的引導下,我國職業教育從規模發展轉向了高質量發展。總的來說,40多年以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走向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在教育性質導向上都支持它從普通教育的分支成為一個獨立的類型。第二,從偏重單項的改革走向一個更加綜合、更加系統、更加民主開放的改革。例如,過去的政策推動的是中職高職的擴招或是縣級職教中心建設這類單向的改革,后來則轉變為“1+X證書”制度探索、學分銀行和國家資歷框架的構建、三全育人試點、全國高職“雙高”建設等,這些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綜合改革。又如,從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不夠完整,到現在職業教育法確立了六大特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較為完善。第三,發展重點從規模的外延擴張走向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高質量發展,引導職業教育以內涵建設為重點。第四,發展模式從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痕跡、走普教的老路到順應市場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要求。基于以上特征,邢暉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未來作出預測,她認為我國職業教育未來將形成“地方為主、學校自主辦學”的新格局,改革將更加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標準、制度、平臺的建設,在教育教學質量和內涵的提升上,還將探索在職普融通中,優化職業教育不可替代的類型定位。邢輝堅信,“相信經此系列努力,我國技術技能人才將出現較大的量變和質變。”
春天里仍然負重前行 從制度支持到文化建設
40多年里,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人據此提出“職業教育的春天來了”,邢暉認為,這個判斷還為時尚早,主要原因在于老百姓的觀念還有待轉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基本是重普輕職、重學輕工,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不正規的教育、缺乏尊嚴的教育、希望不大的教育,這在目前的社會觀念中仍是較為普遍的看法。”因此,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實踐中仍然是“負重前行”。
邢暉指出,在中央的整個政策導向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點,也是職業教育發展、建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從教產結合到產教合作,再到現在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際在政策的指引上都是一脈相承、不斷延伸的。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對職業教育的專門闡釋,都一直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回答了“怎樣完善體系、怎樣深化產教融合”的問題。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我們看到,“四個鏈條”環環相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該是我們建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要路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職業教育面臨著普通大學(雙一流、老本科以及應用型本科等)的擠壓,因此,職業院校如何在產教融合中精準定位,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亮點是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同一個部分,邢暉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金四角”:產、教、創、人。其中產業是核心,科技創新是動力,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石。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產教融合是教育鏈與產業鏈的融合,這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相扣”的職業教育新生態形成了呼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統籌‘三教’——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同時要推進‘三融’——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同時在人才這一板塊,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到了要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其中就包括了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以及高技能人才這類實用人才。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一周,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央辦公廳也發布了《關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意見》。”邢暉欣慰地說,“由此,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也堂堂正正地進入了國家的重大戰略人才規劃里。此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還提到了職業教育終身化和社會化的問題,提出了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企業作為重要的辦學主體,也要加強對在崗職工及其他人員的培訓。”
為了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被業內人士稱為“十四條”。邢暉介紹,“十四條”的核心思想是“一體兩翼、五重點”。其中,“一體”是大的目標追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兩翼”主要是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要發揮兩個積極性,一是地方的積極性,建市域的產教聯合體;二是發揮行業的積極性,打造行業的產教融合體。“五重點”,更多的是讓學校聚焦在影響質量發展的關鍵能力和關鍵問題上。2023年4月,教育部也發布了《關于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國建立市域產教聯合體的計劃。一年50家,用三年的時間,到2025年,要建立150家市域產教聯合體。
邢暉總結:我國職業院校是伴隨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一重要路徑存在和發展的。它并非目的,不能為合作而合作,但它卻是繞不開的路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基于學校和企業的不斷探索,我國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呈現出自下而上、由外向內、由淺入深、由單贏到雙贏、由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轉變。現在更重要的是要力促形成一種產教融合的文化。因此,在邢暉看來,職業教育的文化自信和自立自強,離不開企業行業的參與。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邢暉總結說:新的職業教育法從五個維度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第一,明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制度和辦學模式;第二,讓企業成為職業教育重要的辦學主體(鼓勵企業辦學校或培訓機構);第三,推動企業支持和深度參與職業教育,譬如在專業設置、課程改革、教材編寫、雙師型教師的培育等方面;第四,對于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獎勵和激勵;第五,鼓勵學校重視和加強校企合作。(本報記者 賀春蘭 實習生 李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