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率先開展“校企共同體”辦學,堅持“立足錢塘區、服務杭州市、助力長三角”辦學定位,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推進校企共同體迭代升級,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推進科教融匯,促進產業、教育、科技、人才系統有機融合協同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生態,形成了可供復制推廣的新經驗范式。
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牽手杭州錢塘區、杭州醫藥港產業園,打造市域醫藥產教聯合體。聚焦醫藥萬億產業戰略目標,政園行企校共建市域醫藥產教聯合體。基于杭州醫藥港千億產業平臺,錢塘區、杭州醫藥港、杭職院共建杭州醫藥港學院產教融合基地,聚焦生化制藥、醫療器械等,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錢塘區給予專項建設經費支持,杭州醫藥港聯合園區內企業成立了產業聯盟,共建實訓基地,開展人才協同培養、技術交流等。
深化各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成立環杭州灣醫藥人才培養聯盟。錢塘區、杭州醫藥港、行業企業、中高本院校共建“杭州灣醫藥產業人才培養聯盟”,學校任理事長單位。通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評價中心、生物醫藥人才培養基地和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形成“政園行企校”多方聯動、“產學研用”立體推進的辦學新生態。
深化產教協同創新機制,打造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積極與醫藥龍頭企業、高等院校開展技術協作,建立協同創新機制,組建技術創新團隊,面向千余家制藥類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質量評價、信息咨詢等服務。
攜手浙江省特科院、頭部企業,打造電梯行業產教融共同體。打造行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形成行業引領、多元主體協作的育人生態。浙江省特科院引領行業協作,聚合西奧等六大頭部企業,構建行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行校搭臺,名企入駐、育訓并舉”,建成國家電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及全國電梯檢驗員培訓考證、國家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省特科院電梯培訓、96333電梯故障數據綜合實訓、西奧電梯產教融合實訓“五基地”,構建了“成本折股、市場共拓、收益反哺”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和協同育人生態。
共建電梯產業學院,構建三鏈對接、育訓合一的育人生態體系。省特科院、杭職院、西奧等共建產業學院,優化設置電梯工程技術、智能制造、檢驗檢測等專業方向,打造電梯國家雙高專業群;企業投入34部電梯建成生產性實訓基地,構建從業資格、技能等級、檢驗員、管理員等覆蓋培訓和學歷教育的全生命周期培養體系。
共建產業研究院,打造多維一體、科技引領的產教協同發展平臺。聚合省電梯評估與改造協同創新中心、電梯大數據中心等,共建集技術研發、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功能于一體的產業研究院,打造協同育人和技術服務平臺。建成“學做一體、教研合一”電梯工程創新中心,師生參與智慧監控、升級改造方案制定等,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聯合杭州錢塘區、聯想新視界,打造工業互聯網賦能共同體。聚焦“世界級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戰略,政企校共建“三位一體”工業互聯網賦能共同體。錢塘區、聯想新視界、杭職院三方共建聯想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筑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研發、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人才協同培養三大高地,打造工業互聯網賦能共同體系,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賦能屬性,精準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改造等需求;推動企業合作、產業生態體系構建。
健全賦能共同體工作機制,形成政策、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賦能協同矩陣。聯想新視界和錢塘區投入專項資金用于研究院研發投入。杭職院圍繞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錢塘區專項扶持研究院賦能企業工業互聯網轉型,企業項目通過驗收,按投資額30%給予資助。當前賦能共同體提供咨詢診斷171家,重點服務40家,12家入選杭州“未來工廠”。
推進科教融匯
統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推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交融貫通,厚植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沃土。以科教融匯培養拔尖技能人才為核心,推進教育理念、培養模式、教學體系變革,創新構建“一體兩院”人才培養生態,即基于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建產業學院和產業研究院,高效整合行業、學校和企業資源,統籌推進科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推進校企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教學緊密結合,把科研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支撐技能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成果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構建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生態。“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共建開放、高效的協同機制,全面整合人力、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生態。建成省電梯改造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27個,圍繞產業關鍵技術等開展協同創新,服務近千家企業,獲專利授權近1200項,承擔技改近550項,技術成果轉化收益超2億元。打響科技成果“杭職拍”品牌,三屆成果拍賣76項,成交額近4000萬元,有力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打造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教育教學、科技創新等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基于產教融合體,持續提升人才水平,共引共育共用各類高端人才,共建創新團隊,建立靈活人才發展機制,打造區域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培養了兩支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等。與科技領軍、專精特新企業等聯合攻關,解決超長跨度扶梯、電梯智慧監管平臺構建等技術難題15項,突破關聯產業發展瓶頸。(作者:徐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