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國家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力倡導全民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校長作為學校的靈魂,如何引領學校發展行穩致遠?如何肩負新時代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使命擔當?浙江職成教網隆重推出《校長說》專欄,邀請我省職成教院校校長暢談校長生涯的思考和感悟,分享辦學成功經驗,探索改革創新的新舉措,為我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拋磚引玉-----
陳海鋒,1972年12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海寧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曾獲浙江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優秀教科研成果獎一等獎、嘉興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德技并修,止于至善”,是海寧技師學院秉持的辦學理念,作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技工院校,從1979年創辦至今,其以“培養新時代工匠”為辦學宗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為社會培養了眾多技能人才,并于2021年正式設立海寧技師學院。悠悠四十余載攀登不止,漫漫匠心夢征程如歌,多年來,學院堅持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近日,談到其治校的理念和感悟,陳海鋒院長總結了三方面心得。
一、沈鴻精神育人,打造新時代的工匠搖籃
“高舉紅色思政旗幟,立德樹人培根鑄魂。要將黨建和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加強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陳院長說,“長期以來,我們打響品牌化戰略,把‘忠誠、理想、勤奮、認真’的沈鴻精神融入育人全過程,立德樹人與科學發展并舉,辦特色、出特色、亮特色。”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多年來,學院堅持走技工教育發展之路,探索形成了“沈鴻精神勵志教育”,圍繞“培育當代沈鴻”育人目標,學院對標世賽國賽,打造技能競賽品牌基地,近三年,技能競賽獲國賽13金7銀17銅,世界技能大賽浙江選拔賽逐年有突破。以沈鴻精神引領學生成長,沈鴻紀念館獲評“國家級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培育當代沈鴻”黨建品牌項目入選浙江省中職優秀黨建品牌。學院被評為浙江省技工院校第二批 “思政課建設引領校 ”。
諸多成績背后,是學院對使命的擔當和對特色的堅守。陳院長表示,學院以高質量黨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沈鴻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學院建校43年來,累計培養了3萬余名畢業生,社會職業技能培訓4萬余人,多渠道、多形式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二、融合型育人,打造多主體協同育人特色范本
在共育理念下落實職業能力標準與學校教學標準、企業導師與學校教師、學生專業發展與企業員工培育、企業專業文化與學校校園文化“四融合”,在共建共享中打造校企合作共同體,是陳院長一貫堅持的育人理念。
“學院精準對接產業,構建施行‘政、行、企、校’四方聯動的多主體協同育人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學院和產教融合聯盟作用,打造“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融合型育人模式。”陳院長表示,經過多年實踐,學院形成了產教融合聯盟協同育人的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引企入校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模式、校企結合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模式的“三大基本模式”和校企合作開展職教師資培訓、中法國際合作辦學的“兩大創新模式”。
學院進一步挖掘產教融合的深度,提升人才培養的高度,如今擁有浙江省和嘉興市特級教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省高水平專業群1個、省示范專業2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省新興專業1個、省級產學研聯合體1個。學院開設技師專業4個、高級工專業12個,形成智能制造、應用設計、烹飪旅游、藝術教育四大專業系部。影響力不斷擴大。
三、高端引領育人,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路走來,學院做好“服務”文章。緊密對接海寧產業戰略布局,堅持高端引領,實施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目標、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引入臺灣“電子組件拆與焊”“單晶片”專業認證體系并設立認證中心,打造高水平泛半導體產業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夯牢人才培養基石,勇當服務引領海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助力區域共富新篇章。 學院打造校企合作共同體,設立“海寧市半導體產業學院”,聯合實施訂單培養,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發展平臺。泛半導體校企共同體獲評浙江省中職校企合作共同體,機電一體化專業群獲評浙江省級高水平專業群。
聚焦重點,精準發力。針對集成電路學校的發展方向,陳院長做了重點闡述。結合機電一體化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學院引育并舉,打造高素質“雙師型”團隊,圍繞供給側和需求側完善產業人才培養方案,聚焦集成電路,有序推進集成電路技術學校全面建設。
培育當代沈鴻薪火相傳,聚力產教融合砥礪深耕,聚焦集成電路履踐致遠,矗立新的起點,瞻望新的高度,陳院長寄語未來發展,“以機電一體省組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契機,學院致力于扛起主體責任,匯聚各方力量,切實履行好‘重要窗口’建設者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