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高校學生所展現的文化觀念、行為習慣、職業素養等都帶有校園文化的烙印,校園文化體現著學校師生的基本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著力打造校園文化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和熏陶,重點培育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學生素養。
凝練制度文化
凸顯金職特色
學院立足職業教育,不斷凝練制度文化,傳承和弘揚新時代育人文化理念,助力校園文化建設,凸顯金職特色。
首先,學院致力于搭建“1234”文化建設體系,即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融入職教特征、融入地方特色,實施“立足于‘實’的制度文化再深化工程、著力于‘融’的環境文化再深化工程、內化于‘質’的行為文化再深化工程”三大工程,形成“院—校—省—國家”四級校園文化培樹路徑,逐步建成院級有特色、校級全覆蓋、省內能引領、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品牌建設格局。
其次,學院凝練“婺學今華”核心文化理念,夯實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文化基石,不斷提升辦學品位。“婺”指金華歷史文脈蘊含的婺文化精髓,“學”指學院前身積淀的百年職業教育傳統,“今”指我們所處的經濟快速發展、文化繁榮昌盛、國家安全穩定的偉大時代,“華”指學院立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的職業教育成就。“婺學今華”這一校園文化理念全面開啟了學院文化育人新征程,為學院“雙高”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文化支撐。
最后,學院結合職業教育特色,重視“以匠心筑路”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化專業文化內涵。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注意明“匠心”,結合校企協同育人方式強“匠術”,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注重育“匠人”。學院設置“雙華”獎學金,激勵金華學子腳踏實地、銳意進取、自主創新、不懈奮斗,鼓勵學生要用“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用“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益求精,把工匠精神傾注于一個個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試驗之中,進一步提升職業素養。學院還定期開展“明匠心·強匠術·育匠人”系列活動,深挖不同行業的職業精神特質,培育個性化專業育人文化,厚植師生對專業的敬重和熱愛,打造有溫度的工匠精神文化。
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創設優質環境文化
學院實施高職教育“金職品牌”輻射計劃,創設優質環境文化,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讓校園文化品牌發揮更大影響力。
第一,學院轉變以往服務育人的傳統模式,逐步發展為文化育人新模式,更注重校園文化品牌樹立。“阿郎衛士”校園文化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為出發點,圍繞環境保護、健康服務、職業安全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組建環保專業師生黨員先鋒隊。“阿郎衛士”校園文化品牌在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了“365”實踐育人體系,其中包含角色體驗、過程體驗、環境體驗3種體驗方式,包括社團活動式、文化創意式、校企互動式等6種活動形式,具有時代性、專業性、實踐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利于推進學院校園文化建設。
第二,學院積極主辦、承辦高層次論壇、會議、競賽等活動,學習先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讓全國各地的同行、專家、師生走進學院,輸出金職校園文化。如學院在明德報告廳隆重舉行校園文化建設微論壇,邀請高校、媒體等領域的2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把脈”。本次論壇邀請浙江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王文科,作了題為“高職校園文化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以浙江傳媒學院為例”的報告,邀請《中國青年報》教科部副主任梁國勝,作了題為“高職話語權與優質高職建設的思考”的報告。本次論壇還聘請蔣承勇等23人為校園文化建設指導專家,不斷優化校園軟環境。再如,學院積極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高峰論壇,以“匯聚校園文化力量,踐行立德樹人使命”為主題,各高校相互學習、交流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品牌建設情況,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邁向新臺階。
第三,學院注重延續和傳承校園品牌文化活動。校園的特定文化,體現于辦學理念的長期堅守、特色景致的始終如一,也體現于品牌活動的綿延持續。以“激情放歌三十五 愛國和美一二·九”為主題的“一二·九”歌詠比賽是一項延續35年從未間斷的品牌活動,覆蓋76個專業,面向2萬多名師生,參與人數已超過10萬人次。此外,高雅藝術進校園、校園十佳歌手、新生文化節等“青春逐夢”系列品牌文化活動也一直在引領學生思想、感召學生創業就業、提升組織活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凈化校園精神文化
濃郁校風學風
在濃郁校風、營造優良學風方面,校園精神文化不可或缺。一是學院實施“礪學致行”學風提升計劃,以零距離互動溝通,引導學子自強、自尊、自律、自愛。強化誠信教育,開展學生先進評比,進一步強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和習慣養成教育,讓優良學風成為激勵學子奮發圖強、努力成才的強大校園精神文化力量。二是學院加強書香校園建設,定期開展全校“悅”讀活動,唱好“四季金湖吟誦曲”,打造“共讀共知書香金湖”師生千人廣場誦讀、“五洲匯聚情滿金職”——留學生講述“一帶一路”故事等閱讀類校園精神文化活動,強化文化傳承創新功能。
在凈化校園網絡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方面,學院致力于將校園網絡文化打造成傳播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育人重要陣地。一是學院注重整合當前校園媒體資源,深刻把握5G時代下的網絡思政教育規律,將融媒體中心建成校園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塑造網絡傳播文化新生態。二是學院以校園數據融合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為引擎,以校園管理、校園生活、校園安全等應用場景為牽引,以智慧教室、智慧課堂建設為依托,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教育教學信息化、校園生活便捷化、校園安全系統化的智慧校園,營造虛擬空間的校園文化。三是學院依托微信公眾平臺,設置“書記、校長有約”專欄,以書記、校長與學生親密互動方式解答學生對學院、專業與個人發展等方面的困惑,聽取學生關于美麗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擺脫網絡依賴,激勵學生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為指引,努力奉獻,不負韶華。(林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