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計劃”是國家為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三年多來,“雙高計劃”項目有效推動了辦學體制特別是專業群運行機制改革,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職業院校發展面貌發生了全新變化。
聚焦關鍵:“雙高”建設前期成效明顯
深化類型教育內涵?!半p高”院校立足區域特色和需求,堅守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上的獨特定位,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為核心,系統構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精準對接區域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半p高”院校在理念、制度以及行動上已充分彰顯了類型教育的特點,并通過類型化建設目標和實踐舉措深化了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具體內涵。
走向專業集群發展。“雙高”院校在充分的產業調研基礎上,基于區域產業發展的需求組建專業群,實現學校專業鏈、人才鏈和區域產業鏈的耦合匹配;采用“以群建院”模式推進治理模式變革,打破原先以專業為單位的資源配置模式,激發專業群自身的創造活力;根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底層共享、中層互融、高層互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雙高”院校主動與高端企業合作,引入主流標準、先進技術、高端資源,彌補自身在理念、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不足;扎根區域產業發展土壤,與企業結成聯盟,提升合作面、增強緊密度;與行業企業、政府共同搭建平臺,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大師培育于一體,融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創新創業于一身,實現“產學研訓創”一體化運行。
強化多元精準服務?!半p高”院校對接區域優勢產業集群,組建協同創新技術服務平臺,圍繞重點行業技術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服務,打通行業轉型“堵點”,找到行業升級“融點”;圍繞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針對退役軍人、殘疾人、農民工等各種社會群體的技術技能提升需求,開展了定制化、體系化的技術技能培訓服務。
促進院校智慧治理。“雙高”院校與所在區域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等相關主體跨界合作,破解單一主體治理,明確多元主體間的治理權限,形成上下銜接、左右協調、高效運轉的治理新格局;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動態信息對學校治理決策的執行落實以及質量保障的監測監管等方面價值,打破“應用孤島”和“數據孤島”,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
聚力提質:“雙高”建設仍需攻堅破難
產教融合要破解“低活力”?!半p高”院校要更加關注產教融合運行過程,有效匯集政校企行等多方辦學資源,構建利益深度契合的運行機制;要重點選擇區域、行業的領先企業、標桿企業以及產教融合型企業作為合作對象,體現高端性;要因地制宜建立職教集團、產業聯盟、產業學院等不同形態、不同類型的產教融合平臺組織;要建立健全治理結構,使政校企等利益相關主體共同參與治理,增強校企之間的利益關聯。
隊伍建設要注重“混合型”?!半p高”院校要著力打造一批高水平“雙師”教學創新團隊,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以高水平、結構化的教學團隊支撐理實一體、多元靈活的課程體系;要開發專業(群)帶頭人能力標準,基于能力標準完善選拔、培養和發展機制,打造一支專家型、領軍式的高層次專業(群)帶頭人隊伍;要切實提升師資隊伍實踐能力和研發能力,打造一批精技善教、行業頂尖的高技藝“工匠之師”。
人才培養要敢啃“硬骨頭”?!半p高”院校要加強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實習實訓標準等標準化建設,做高標準的“引領者”;要創新專業群運行管理機制,打通專業群與區域產業集群動態耦合匹配的體制障礙,爭做專業群改革的“示范者”;要以工作系統分析和職業能力研究為基礎,開發綜合化、立體化新課程,加強虛擬現實技術、智能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打造全新的智能課堂新生態,爭做智能化時代的“引領者”。
國際合作要堅持“高質量”?!半p高”院校要主動學習借鑒國外職教機構的治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積極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要構建境外高端人才引進與培育機制,加大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具有豐富行業和企業工作背景的境外高端人才引進力度;要注重職教資源“走出去”,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緊密融入海外中國企業,打造學歷教育、語言教學和技能培訓為一體的海外辦學機構。
融入區域要做到“先作為”?!半p高”院校要通過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獲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立足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著力培養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技術技能人才,提升畢業生本地就業率;要針對中小微企業在關鍵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創新設計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建立技術服務平臺,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將學校打造成為區域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轉化器。
(作者:王振洪,系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