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6年,獲得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另有5項專利申請中
“我目前很好,每天在家辦公,生活物資也很充足,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目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浙江小伙許同說。
許同,溫州人,2016年6月畢業于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曾在杭州工作,2020年5月起就職于上海類比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類比半導體”),現任該公司系統應用高級經理,是1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獲得者,另有5項專利申請中。這幾天,他和母校老師聯系告知了自己的近況,并接受筆者電話采訪,講述了他的成長歷程。
翁老師當即獎勵了他300元
在校期間,許同最常去的地方是學校的實訓室。形狀各異的電容、五顏六色的電阻、大小不一的二極管……這些在他眼里就像“筆對于作家,樂器對于音樂家”一樣,都可以用來表達想法,實現創意。在他看來,電路是“活的”,可以導之用之,使其綻放出生命力。
基于這份熱愛,許同不僅擔任了校電子俱樂部的副社長,還積極參加校內外電子設計競賽,并曾獲得國賽二等獎的好成績。成天“泡”在實訓室,讓他從專業老師那里學到了許多“超綱”的知識技能。
讓許同難忘的是,有一次,他設計了個電路,用了一個奇怪的組件實現了專業教師翁正國想要的功能,“老翁當即獎勵了我300元”,以鼓勵他思路開闊不被局限。
對這個勤學好問的學生,其他老師也都耐心講解,知無不言。課余,師生還經常一起撮飯。“老師們的鼓勵與肯定猶如催化劑,讓我更加自信,敢于嘗試。”許同說。
用幾千個小時反復測試一種芯片
2016年從浙江工商職院畢業后,許同去了杭州的一家電子公司任硬件工程師,專業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然而,作為硬件工程師,他的工作必須跟著生產任務走,“工廠生產什么就設計什么”,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專業才能的發揮空間。
2019年12月,許同面臨兩個選擇,是留下來繼續做這份穩定的工作,還是突破舒適圈重新定位再出發?他選擇了后者。2020年5月,他去往上海,加入一幫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團隊,成為類比半導體的一名系統應用工程師。
新公司的9個年輕人中,大多有外企工作的經歷,均曾不同程度感受到外企的技術壁壘,大家達成共識,要做國產高品質模擬半導體,為工廠提供定制化芯片,解決工廠生產問題,為中國“智”造貢獻更多青年力量。
懷著這份志向,許同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由于他們并不是做通用產品的公司,而是要給產品定制“大腦”或“心臟”,所以必須熟悉和了解不同產品的性能,以及不同客戶的需求,這給許同的工作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每次業務拓展,他都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學習,再著手編程設計工作。
許同深知,只有加深對產品的把控,努力做到高品質高性能,才能改變人們對國產半導體的刻板印象。因此,他不僅是一個設計者,還常常在專門的實驗室里,做一種帶有“破壞性”的工作——測試芯片。有一次,他用了幾千個小時反復測試一種車規級芯片,以保證芯片能夠經受高溫等各種考驗,達到規定指標。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許同和伙伴們的共同努力下,類比半導體在業內已小有名氣,發展勢頭良好,產品面向工業、通訊、醫療、汽車等市場,目前已有多款產品在頭部企業放量,還在西安、深圳、蘇州等地建起了分店。2021年12月12日,類比半導體又完成了近2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讓許同感到格外自豪的是,他最早參與測試的芯片出貨至今,在機器上還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而他們的服務也不局限于設計芯片,還包括提供完整的系統電路設計,因此深得大客戶好評和信任,許多客戶都說“我就等你們芯片”。
國產芯片也可以很靠譜
今年3月份以來,上海遭遇了一輪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家住浦東的許同也身在其中。就在3月中旬,他所住的樓曾出現陽性病例一度被封控,如今整個小區已調整為防范區。
“即使是在被封控的那些天,因為鄰里的團結互助,以及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生活保障也沒有出現問題。”許同說,宅家抗疫期間,他主要給客戶做線上技術支持,還忙于開發新的電路,還借此機會學習一些新知識。
“工業是國家的命脈,芯片是工業的命脈,作為一名‘專精特新’企業的研發人員,無論何時,我都會踏踏實實工作,堅守崗位,力爭不在自己這一環掉鏈子,研發出更多技術含量高、品質好的芯片,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國產芯片也可以很靠譜。”提及未來,許同如是說。(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