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優化課程體系,諸暨技師學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文專融合,創新教學模式,打造了一系列高效的教學課堂。
以機械專業為例,數學老師趙清和與數控專業課老師陳帥一同開設了一堂《圓的標準方程及其應用》的數學與機械專業的融合教學課。趙清老師在機械專業課程開設中,輔以必要的數學知識點的教學,結合專業中所需的平面幾何的相關理論知識和作圖進行系統的學習,將重點放在曲線和圓弧的連接層面上。
課堂上,趙清老師借助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課前通過超星平臺給學生下發電子任務單,大家通過課前微課學習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并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利用身邊的工具畫圓,使學生初步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掌握。隨后,通過回顧初中圓的定義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介紹特殊的圓的方程,再拓展到一般的圓的標準方程。緊接著通過簡單的數學例題,采用分組競賽積分的形式,對圓的標準方程的知識點再次強化,為之后的機械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文專融合的重頭戲——專業滲透運用圓。專業課老師先引導學生確定加工方案,再建立合適的工件坐標系,講解用機械的常規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而后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圓的標準方程的數學方法求出相關節點的坐標。最后和專業課教師一起回歸專業,進行數控編程完成微任務。
在微任務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將同學們異質分組,借助小組之間的交流、分析繼而得出有效的結論。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也有效發揮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極大調動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以實訓微任務為依托的數學課很新穎,課堂反饋效果好,他們更沒有想到數學知識可以如此實用。
此課例的設置,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數學課堂就有模式,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效突破中職生學習數學難的瓶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學到有價值的實用的數學內容。通過關聯性情景的創建能夠將學生數學思維與機械專業思維進行科學的連接,實現思維的相通,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
在課堂中嘗試文專融合的“微任務教學”,能有助于高效中職數學課堂的構建,也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學生營造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氛圍,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趙清 詹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