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是學校的品牌和聲譽,認真落實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有力的保證。
在紹興市教研室的要求和指導下,諸暨技師學院一直探索信息化課堂教學模式,一直在教師中積極推行、倡導新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學,但由于教師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的不同,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和接受也有所不同,所以,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還僅限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又或者僅會使用簡單的幻燈投影功能,而對用多媒體制作工具制作CAI課件和音像教材、網絡課程的能力是十分欠缺。可以說,目前穿“技術”新鞋,走“傳統”老路,還未完成由傳統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轉變過程。
另外,由于目前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學圍繞教轉,教師還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基本上還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搭;老師寫,學生抄。教代替了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思維,所以課堂上師生互動很少,課堂氛圍不活躍。
部分教師把教學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致使責任心不強,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資料不齊全、不規范,備課不充分;有的則表現為不遵守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安排隨意;還有的表現為授課計劃簡單,課堂信息量少。
為此,學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對策與措施來解決以上問題:
1.優化教學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學校不斷修訂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使我們的教學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強化教研組建設。逐步加強制度化的規范管理,改進教研組活動的管理和形式,不斷推進集體備課,使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式,做到“周周有主題”,共同探討教材,并組織教師集中學習10門公共基礎課程標準的學習和討論,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3.鼓勵教師開課、推門聽課。學校重視督促教學過程,實施推門聽課方式。分管領導會不定時攜相關教師隨機進教室聽課,并及時檢查其教學資料,及時進行聽課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使教學監控更富有實效性。
4.做好“青藍工程”。學校積極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一方面充分發揮名師、骨干的傳幫帶作用,另一方面為青年教師成長搭臺子、鋪路子、通過“青藍工程”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同時,學校在硬件設施上也給教師提供了充分保障,對全校所有教室和實訓室安裝或更新了多媒體設備,使師生能夠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之下工作、學習。
經過一系列的整改: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堅決打造執行力,細抓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2020學年第一學期該校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果。其中,陳淑婷老師獲得了紹興市優質課一等獎;周翔宇老師獲得全省技工院校烹飪專業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俞莉青老師獲得全省技工院校專業教師微課比賽二等獎;陳淑婷老師獲得浙江省中職學校“多彩課堂”專業類三等獎;王碧雷、鄭蓉等6位老師獲得紹興市中職學校師生語文核心素養比賽三等獎。另外,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本學期學生的技能成績有了質的飛躍。其中,陳品之、馮樓杰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一等獎;陳杭杰、陳鑌堃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電氣安裝與維修”賽項一等獎;
周洋等6位同學獲得紹興市中職學生烹飪比賽一、二、三等獎。(詹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