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興技師學院副校長謝默帶領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教學工作處負責人及部分工學一體化專業帶頭人,赴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開展深度學習交流活動。此行聚焦課堂實踐觀摩、課程標準構建研討、先進經驗總結提煉三大核心任務,為學校工學一體化建設的縱深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對標先進 求取真經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作為全國技工教育的排頭兵,其在工學一體化課程建設與實施方面的成功經驗,一直是學校學習和借鑒的重要標桿。恰逢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三階段建設院校及建設專業名單公布,學校在原有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計算機網絡應用、烹飪(中式烹調)三個專業基礎上,智能制造技術應用、計算機廣告制作、會計三個專業上榜。學校教學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帶著對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推動學校教學改革的迫切期望,希望通過實地考察、聽課觀摩、深度研討,真正學到常州技師學院在工學一體化頂層設計、課程開發邏輯、教學組織實施、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的精髓,為學校相關領域的改革創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示范引領:深度融合“工”與“學”
團隊成員們分別觀摩常州技師學院精心準備的兩堂工學一體化優質課堂示范課:《網店運營》《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這兩堂課充分展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核心理念。
在《網店運營》課堂上,授課教師巧妙地將企業真實的電商項目引入教學,學生分組協作,圍繞產品上架等環節進行商品發布的實戰演練。課堂即“職場”,學生即“員工”,學習氛圍濃厚,技能提升迅速;在《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課堂中,“工學一體、做學合一”的特色更為鮮明。課程在數控車加工區實訓車間進行,重點深入講解“建立工件坐標系”這一關鍵技術環節,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中操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這兩堂示范課生動詮釋工學一體化如何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操作,如何將職業素養培養貫穿教學始終,其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為學校教師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教學范例。
思想碰撞:多維研討深化認知
課后,學校教師就課程設計思路、教學難點突破、學生學習評價、實訓條件支撐等問題與常州技師學院的授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充分交流。常州同仁毫無保留分享他們在課程開發、教學組織、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寶貴經驗和獨到見解。
座談會上,常州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金玉峰系統介紹常州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在推進工學一體化方面的整體規劃、制度保障、師資培養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同時,常州技師學院的部分骨干教師也介紹了他們在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拓寬學校教師的視野。
課程標準共探:分享經驗與專家獻策
在研討環節中,學校專業帶頭人代表就在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開發方面的階段性成果、核心思路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挑戰與困惑,向常州技師學院的專家們進行專題匯報。匯報內容詳實,問題聚焦,充分展現學校在課程標準本土化、特色化方面的努力。
常州技師學院的專家們認真聽取匯報,并結合其豐富的工學一體化課程開發與評審經驗,從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可操作性以及與國家職業標準的對接等方面,給予精準點評和極具建設性的指導意見。這些寶貴的建議,為學校下一步完善和優化課程標準體系指明方向,提供重要遵循依據。
“金課程”論證:借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為進一步提升核心課程的教學質量,打造一批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金課程”,學校邀請常州技師學院的資深專家對學校部分重點建設的“金課程”方案進行論證指導。專家們從課程目標定位的精準度、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與實用性、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性、考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與有效性等多個維度,對課程方案進行細致入微的剖析,并提出諸多富有啟發性的優化建議。
通過專家的“把脈問診”,學校教師對“金課程”的建設理念、標準要求和實施路徑有了更為清晰和深刻的認識,這對于提升學校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專業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滿載而歸 蓄力前行
此次學習交流內容充實、節奏緊湊、成果豐碩。通過親身體驗常州技師學院的工學一體化課堂,深入參與課程標準和“金課程”的研討,學校教學團隊對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外延有了更系統、更深刻的理解。大家表示,常州技師學院在工學一體化建設中展現出的前瞻性理念、系統性設計、精細化管理和持續性創新精神值得學校學習和借鑒。
學校將以此次學習為新起點,認真總結、消化吸收所學所得,緊密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和專業特色,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持續深耕工學一體化建設,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譜寫育人新篇章。(陳銘 董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