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區采荷街道社區學校聯動杭州市采荷幼兒園成功舉辦“一老一小”荷和文化紙藝項目學期成果展示暨祖輩共學紙藝課程體驗開放活動。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以紙為媒、以藝傳情,讓傳統紙藝文化在代際互動中煥發新生機,成為傳承與交流的美好紐帶。
現場精心打造三大紙藝展覽區域,成為傳承與交流的生動縮影。三角插紙展區里,祖輩與孩子攜手創作的成果繽紛呈現,盛放荷花盡顯清雅,活靈活現的動物造型仿佛要跳出展區,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代際合作的巧思;盤衍紙展陳區,12 生肖形象逼真,似在訴說古老傳說,多肉盆花憨態可掬,掛飾靈動別致,以盤衍紙為筆繪就創意天地;剪紙展示區,人物剪紙神態各異,荷花剪紙栩栩如生,傳統技藝的魅力與溫度肆意流淌,吸引老少駐足欣賞、交流 。
活動現場,三大特色紙藝體驗區熱鬧非凡。在三角插紙——小魚兒制作區,老人們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專注地將彩色紙片折疊、插接,不一會兒,靈動活潑的小魚兒就在指尖誕生。孩子們興奮地向祖輩展示自己的成果,老人們則耐心地給予指導,歡聲笑語中,親情與紙藝完美融合。剪紙區域孩子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在祖輩手把手的教導下,小心翼翼地嘗試,一張張充滿童趣的剪紙作品展現出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熱愛;盤衍紙區域,老人們憑借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藝術感知,與孩子們一起用色彩斑斕的紙條,為旗袍盤進行精美的裝飾,傳統服飾文化與紙藝的結合,讓大家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元魅力。
活動中祖輩們歡聲一片,參與盤衍紙創作的李奶奶,望著自己和小孫女共同完成的旗袍掛飾,眼角笑出皺紋:“活了大半輩子,頭回碰盤衍紙,剛開始笨手笨腳,多虧孩子有耐心教。咱老年人能和孫輩有這么個共學的事兒,心里暖烘烘的,這傳統文化啊,就得這么一輩一輩接著傳!”話語間,滿是對代際傳承的欣慰,和參與活動的滿足。 三角插紙展區里,王奶奶小心翼翼地整理著與小外孫女共同完成的小金魚作品,眼中滿是笑意:“這些都是我和外孫女一片一片拼出來的。剛開始總插錯,反而是孩子手把手教我。看著這些五顏六色的紙片在我們手里變成活靈活現的小魚,就像看到傳統文化在我們一老一小之間生根發芽,特別有成就感!”
此次活動以紙藝為媒,不僅是一場創作體驗,更是文化傳承的鮮活實踐。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紙藝承載深厚底蘊,活動中老一輩將技藝與知識傾囊相授,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種下傳承的種子。
同時,活動也成為祖輩交流的新平臺。老人們分享創作心得、育兒經驗,在互動中收獲社交樂趣,豐富晚年生活。活動尾聲頒發的證書,既是對學員學習成果的肯定,更是對他們傳承文化、積極參與的激勵,見證著老少兩代人的共同成長。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是踐行采荷“五學”理念中“老少同堂和樂學”的生動實踐,彰顯了采荷街道社區學校在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中的積極作為。長期以來,學校立足居民多元學習需求,持續創新課程形式,除紙藝課程外,還相繼推出宋錦文化體驗、非遺手工藝制作、傳統書畫研習等多樣化的祖輩共學項目,以豐富的文化內容與實踐體驗,滿足不同群體的學習訴求。這些舉措不僅為老年人搭建了充實精神生活、發揮經驗優勢的平臺,也為兒童提供了接觸傳統文化的窗口,切實推動“老有所學、幼有所樂”的雙向成長。
未來,上城區采荷街道社區學校將進一步深耕祖輩共學品牌建設,圍繞“多元課程、多維聯動、多層覆蓋”的發展思路,持續開發兼具文化性與趣味性的特色課程,深化家校社協同共育,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轄區居民打造更廣闊的學習交流空間,以實際行動助力學習型城市建設,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張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