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為助力教師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應用,提升教學能力,長興教師進修學院聯合浙江弘華非遺教育研究院組織開展了“AIGC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力提升90學分培訓班”,本次培訓時間跨度3個月,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107名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其中。
課程內容豐富多元,了解各類工具特性
培訓班聚焦文本、圖像、音視頻等AIGC工具的應用實踐。長興教師進修學院施愛良老師解讀DeepSeek等文本類AIGC工具的原理,剖析提示詞撰寫技巧及實操指導如何生成高質量的文本;湖州師范學院盛禮萍老師聚焦AI圖像生成,通過實例演示即夢、askmanyai的等工具的操作細節;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唐旭成老師針對音視頻類AIGC工具,指導教師制作教學音頻、視頻資源;長興技師學院孔令曉老師以實際課題為例,分享利用AIGC技術開展教科研創新的策略;長興教師進修學院趙云老師挖掘教育微場景,將復雜的人工智能應用化繁為簡。
探索人機協作路徑,共繪智能教學藍圖
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倪俊杰老師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詳細剖析了如何利用DeepSeek等技術優化教學設計、豐富課堂互動、精準評價學生學習成果;金華教育學院杜祖平老師則從宏觀視角出發,探討了DeepSeek等大模型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學應用場景和策略,為教師們在未來的教學探索中指明了方向;長興技師學院吳錚老師分享了教師與AI協作的多種場景與策略,強調了AI在輔助教師備課、授課、評價等環節中的獨特優勢;湖州市織里鎮晟舍小學林麗老師則從智能備課、課堂互動到課后輔導,生動展示了AI如何賦能教與學,激發了教師們對智能教學的無限遐想。
現場教學觀摩學習,汲取經驗共促成長
培訓班精心組織教師們前往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與春暉小學開展現場教學活動,收獲頗豐。在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教師們現場觀摩了AI技術支持下的展示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參觀了科創展廳,與師生深入交流,還見識了該校教師借助AI工具開展個性化學習、智能作文批改等教學活動的創新方式,為長興縣教師在外語教學方面帶來新思路。而在春暉小學,教師們聆聽了語文、數學教研組關于基于AI技術的教學實踐研究介紹以及常務副校長楊海慶《關于教育數字化改革的春暉路徑》的主題分享,感受到了AI助力下的項目式學習、跨學科融合教學等創新實踐,真切感受到技術始終服務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本質和賦能學校發展中的巨大潛力。
通過培訓,教師們不僅掌握了AIGC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技巧,更在思想上迎來了深刻的變革,開始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正如畎橋小學方正云老師說:“雖然我們農村小學的條件有限,但這次培訓讓我看到AIGC技術能多大程度幫到教學,以后要用好這些工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學更高效。”相信在未來的教育道路上,長興縣的教師們將帶著此次培訓的收獲,充分發揮AIGC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貢獻更多力量,共同繪就智能教學的美好藍圖。(施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