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氣溫節節攀升,暑氣和濕氣也愈發濃重,人們很容易出現身體不適。為幫助大家健康度夏,新碶街道婦聯與新碶成校聯合開展夏季中醫養生課堂。
中醫養生專家袁老師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一種實用的自我養生方法——使用刮痧板排毒解暑,讓我們一起走進袁老師的養生課堂,探尋其中奧秘。
中醫認為夏季人體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暑濕之邪易乘虛而入,導致身體出現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頭暈惡心等癥狀。而刮痧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之一,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應手法,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可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排毒解暑的功效。“刮痧不僅能緩解暑熱癥狀,還能增強人體自愈能力。”袁老師解釋道。
在刮痧板的選擇上,袁老師強調,材質至關重要。牛角刮痧板是不錯的選擇,其具有涼血解毒、發散行氣的作用,且質地溫潤,不易損傷皮膚;玉石刮痧板則有清熱除煩的效果,同樣適合夏季使用。同時,刮痧前要確保刮痧板邊緣光滑,避免劃傷皮膚。此外,還需準備刮痧油,以減少刮痧時的摩擦力,保護皮膚,促進藥物滲透。
“刮痧部位的選擇也有講究。”袁老師邊示范邊講解道。首先是大椎穴,位于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它是人體陽氣的總開關,刮拭大椎穴能激發人體陽氣,起到解表清熱、通陽散寒的作用;其次是肘窩,這里有心包經、心經通過,經常刮拭可以排出心肺之火和毒素;還有腘窩,其中心點的委中穴被稱為“排毒口”,刮拭此處能有效清除膀胱經的濕熱之邪。
袁老師特別提醒,刮痧時力度要由輕到重,以自己能承受為宜,每個部位刮拭10 - 15次,至皮膚出現潮紅、紫紅色痧斑即可。且刮痧不宜過于頻繁,一般每周1 - 2次。同時,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刮痧,孕婦、皮膚破潰處、體質虛弱者以及患有嚴重心臟病、出血性疾病的人群應避免刮痧。另外,刮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風受涼,2 - 3小時內不宜洗澡,可適當飲用溫水,補充身體水分。
現場體驗者李女士在袁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簡單的肘窩刮痧,片刻后,肘窩處便出現了紫紅色的痧斑,她表示:“刮完后感覺身體輕松了許多,原本有些發悶的胸口也舒暢了。”
炎炎夏日,不妨備上一塊刮痧板,跟隨專家指導為身體“減負”,讓傳統中醫智慧為健康保駕護航。(新碶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