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扶殘助殘社會風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東林社區教育中心聯合東林鎮總工會于5月27日在東林鎮殘疾人之家開展了“星火傳承 自尊自強”關愛殘疾人共迎端午活動。組織20余位殘障人士及志愿者在東林鎮殘疾人之家體驗非遺手作,以互動教學增進群體交流,營造互助友愛的社區氛圍。
“我們在香囊里添加白芷、艾草、薄荷葉丁香……這些藥材有祛風燥濕、防蚊安神的功效。”
老師先向大家介紹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香囊的歷史意義,讓殘疾人朋友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艾香沁心脾,巧手納福瑞。”在老師的講解下,從縫制袋口到填充香料、裝飾流蘇,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細致入微,志愿者穿梭在課桌間逐一進行指導。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一個個造型精美香氣四溢的香囊在手中誕生。
轉入粽藝環節,老師傅邊示范邊講解“先把粽葉折疊成漏斗型,放入少量糯米崽塞入蜜棗,再覆上一層糯米,最后用力將粽葉裹緊用繩子綁上一個粽子就完成啦!”參與者在指導下逐步嘗試,雖動作稍顯緩慢,但大家互相配合,你遞粽葉我纏線,粽葉沙沙作響間,形態各異的粽子漸次堆滿竹匾,有棱角分明的三角粽,亦有憨態可掬的枕頭粽。
“沒想到我能獨立完成這么漂亮的作品!真的很有成就感!”捧著香囊和粽子的王女士笑靨如花。這種沉浸式的非遺體驗不僅讓殘疾朋友體驗到了做香囊、包粽子的樂趣,更通過手作療愈增強了社會融入感,讓傳統文化在溫暖互動中煥發新生機。(楊詩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