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二十周年,這一理念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6月4日,在第54個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瑞安市塘下職專思想政治教研組聯合計算機教研組積極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帶領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走進“全國文明村”——瑞安市塘下鎮陳岙村,開展了一場意義深遠的生態職業研學活動。通過“生態變遷調研+專業設計賦能+綠色行動倡議”三維實踐,打造出一堂別具一格的“行走的思政大課”,讓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在專業實踐中深深扎根。
榕樹下的思政課:聆聽二十年生態蝶變
在陳岙村百年榕樹下,村干部李小武同志為師生們動情講述了村莊的生態涅槃史:“二十年前這里還是污水橫流的‘工業污染村’,如今已成為國家3A級景區。這百年榕樹曾頻臨枯死,經環境治理后實現了“枯木逢春”??梢哉f它就是村莊治理時保下的‘生態見證者’……”
隨即,思政組金崇婧老師在榕樹大講堂與學生探究陳岙村的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結合“兩山”理論提出二十周年的歷史節點,引導學生思考“從陳岙看中國”的生態治理智慧:“這里的每一泓清水、每一寸綠蔭,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理念的鮮活體現,生動詮釋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偉大實踐。”
專業賦能:讓生態理念“潮”起來
學生小組手持研學任務單,分別對村干部、村民、游客及商戶展開了實地調研。在這里,師生們親眼見證了陳岙村將青山綠水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依山而居,伴水而美”的生態奇跡,全體師生深受觸動與啟發。依托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優勢,學生們紛紛開展“設計賦能綠色發展”的行動。
以“兩山理論”為原型,融合陳岙村的“山水林田”元素,創作卡通IP形象“小岙”,并衍生出3D小岙、文創周邊等。同時運用技術制作有聲宣傳海報,掃碼即可聆聽學生們講述生態宣言。“我們想用計設專業的語言,讓‘兩山’理論看得見、聽得懂、傳得開。”設計團隊學生張怡瑋展示作品時說道。
活動尾聲,師生聯合發起“節能減排”的綠色行動倡議,將一張張倡議書發到村民手中。這份從陳岙出發的綠色承諾,實現思政+生態教育從“入耳”到“入行”的質變,真正做到將綠色發展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思政教研組組長翁少華老師表示:“這次實踐既是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破壁,更是青年學生與時代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