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全國數字化賦能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市代表齊聚一堂,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習型城市建設”為主題,總結交流各地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經驗做法和成效,展示學習型城市建設成果,研究“一市一策”學習型城市建設共同行動,部署下一步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
下午是分組進行杭州學習型城市建設實地考察,第一小組來到了上城區社區學院和上羊市街社區幸福鄰里坊。
今年年初,教育部辦公廳發文公布了第一批加入全國學習型城市網絡城市名單,共80個市、區、縣上榜,其中浙江省有10個名列其中,上城系杭州市縣區級唯一上榜城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上城區學習型城市建設始終堅持以“民呼所學,我應所教,以人為本,智慧社教”為理念,以“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教育終身化”為方向,學習型城市建設評價和發展指數均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建立起覆蓋全齡段、全職業的市民終身學習體系,讓每一個上城人都“有學、易學、樂學、優學、享學”,進而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助力全民終身學習,構筑形成“最杭州、新上城”學習型社會的幸福樣態。
在上城區社區學院,考察團成員參觀了社區學院的學習場景,感受著居民學習氛圍。
星級家長執照作為輔助家長成長的平臺,充分運用了智能化場景和大數據平臺的功能,為家長提供精準教育服務;AI實操、機器人對弈、數字治未病等項目演示智能化大數據在生活中的運用場景;體適能、親子手工課堂里,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動手動腳”,親子關系更和諧,家庭成長更有愛;拉丁舞、聲樂課上,充滿活力的唱跳和歡樂的氣氛讓學員忘記了年齡;美食愛好者在烘焙課上感受著時間和愛帶來的治愈;瑜伽教室里,健身和養心和諧交融;AI攝影、文物珠寶鑒賞是新課程,也是社區學員對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的“看見”和回應。書畫教室里,書畫愛好者揮毫潑墨,書寫對生活的祝福。
上城區社區學院以提升居民素質和幸福感為目標,數字化賦能社區教育,面向全人群搭起學習立交橋,暢通終身學習通道,致力于升級打造“沒有邊界、沒有圍墻、沒有終點”的居民學習場景,全面創設“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事事在學”的學習氛圍,辦好區域終身教育事業。
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金釵袋巷87號,展示中心大量運用數字化高科技元素的技術和設備,以動感、新奇、全面的感官效果,反映中國社區建設發祥、發育、發展進程,是我國首個展示國內社區建設歷史及成就的專題類場館。場館在鬧中取靜、大隱若市中,市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了解社區的歷史發展情況及社會基層治理方式。
毗鄰的上羊市街社區在面積約35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一廳共享一崗受理一坊議事”為民惠民服務空間。打造以“鄰里”為理念的鄰里食堂、鄰里學苑、鄰里書吧、鄰里樂園、鄰里舞臺、鄰里公益、鄰里工匠等功能區域。設立“尚小驛”服務驛站,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提供暖心服務。打造“左鄰右舍”社區治理創新園,以項目入駐的方式聯合開展相關社會公益服務。提供“鄰里”微服務:為小區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公共服務。
運用數字化助力社區治理和社區教育的融合方面,一場館一社區是走在前列的典范。
考察團的成員在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認真觀看、隨時交流探討,在社區的活動室里觀摩了一場民議小圓桌議事會,深刻了解了社區發展的歷史和傳承,并且沉浸式感受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考察團成員對上城的社區教育發展和數字化賦能學習型城市建設工作以點及面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互動,收集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王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