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25日晚,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組織開展非遺剪紙系列教學活動,來自轄區內各個村、社區的10多位學員參加了本次活動,邀請了非遺剪紙傳承人蔣娟老師授課。本期非遺剪紙課程計劃安排四次,每周三晚上一次,每次兩小時。
非遺剪紙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備受廣大百姓的喜愛。人們喜歡用剪紙的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美麗的花朵,形象逼真的動物,各種造型奇特寓意深刻的圖案,讓欣賞者愛不釋手。
每逢喜事,家家戶戶貼喜字,窗花就是一種最直觀的表現。特別是逢年過節,中國很多地方的百姓過都會貼窗花。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業化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塑料制品的窗花,喜字代替了紙質的剪紙作品。但是仍然有一群人默默堅守著這份熱愛,把非遺剪紙傳承下去。
經過幾次課程的學習,學員們從學習剪“雙喜臨門”入手,到可以創作出復雜的作品,結合團扇、帆布包等載體,讓非遺剪紙融入生活。
一位學員小心翼翼地展示著自己的成果,開心地說道:“學會了剪紙,以后自己就可以剪很多作品送人,逢年過節還可以自己創作,布置家里了。”
學員們每次學習都有新的收獲,蔣娟老師毫無保留地將非遺剪紙的技巧傾囊相授。不少學員表示希望學校的非遺剪紙課程可以繼續開設。非遺項目體驗課程是學校“新時代市民夜校”里一塊比較重要的內容,旨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非遺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走近市民身邊。(童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