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三墩村殘疾人養殖戶嵇金軒早早地來到湖州市德清縣鐘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水產培訓教室,等待黃顙魚養殖專家李飛老師的到來,因為他有好多養殖黃顙魚的技術難題需要向專家咨詢和請教,希望通過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難題。還有抱著同樣想法的30多戶養殖戶及15戶殘疾人、低收入養殖戶也是滿懷期待而來。
李飛老師面對一雙雙渴求的眼睛,自然也是火力全開,耐心細致地為養殖戶講解了黃顙魚養殖概況:黃顙魚人工繁殖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后才出現有關初步研究,此后黃顙魚人工繁殖有了較大的進步,但相對四大家魚育種技術較為落后。隨著黃顙魚人工繁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全國水產新品種審定概況:截至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黃顙魚新品種有3個,黃顙魚“全雄1號”,雜交黃顙魚“黃優1號”,黃顙魚“全雄2號”;黃顙魚養殖模式:池養模式和高密度養殖模式;雜交黃顙魚常見病害與防治:爛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紅頭病、水霉病、出血病等癥狀和防治方法。在培訓的過程中,李老師針對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技術難題都一一做了解答,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此次培訓班開課,是鐘管成校農科教項目《雜交黃顙魚養殖技術的示范與推廣》系列培訓的開始,后續學校將通過農科教項目,邀請更多的專家教授來為廣大養殖戶“傳經送寶”,“解疑答惑”。同時,培訓活動也是為了更好推動鐘管鎮“鐘靈共富”項目搭建平臺,促進就業,來助推幫扶低收入養殖戶通過養殖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景。
“這樣的培訓對我們來說真是太好了,專家確實幫我們解決了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難題,讓我們少走養殖彎路,節約了養殖成本,相信我們的養殖會越來越好!”養殖戶蔡忠良開心地說。(吳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