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多樣化和靈活性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夜校”歸來是大勢所趨,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夜校在全國多個城市得到新生,它的“火爆”是一場終身學習供需兩端的“雙向奔赴”。浙江開放大學新昌學院積極推進“天姥夜校”,做好相關工作,在師資隊伍、場地保障、課程設制、項目開發、數字化資源建設上下功夫。
新昌學院原設有10多個專業,分別為,新昌小吃、茶藝、太極、形體、藤編、戲曲、電子琴、非洲鼓、二胡、古琴、育兒、養生、小視頻制作、攝影、書畫等專業課,每個專業深受百姓喜歡,以“你需要 我服務”的辦學理念為百姓美好生活需要做好服務。
5月13日晚,“天姥夜校”培訓班開班培訓,包含新昌小吃、非洲鼓、中醫養生、生活茶藝四個項目,近17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生活茶藝班由茶文化傳承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呂美萍老師領銜主講《中國茶的精神世界》,國家高級茶藝技師吳玉梅和吳蓮蓮老師主講:如何泡好一杯家鄉茶,茶+N無限可能,仿宋點茶。學員們不僅了領略中國茶的精神世界和茶與健康的緊密聯系,還學習了生活茶的沖泡技巧、現代調飲茶的藝術,體驗了宋代點茶的傳統魅力。在眾多學員中,有一個非常特別團隊——以潘益東和揭艷紅夫妻為首的5人學習小組。盡管他們夫妻倆身有殘疾,但求學精神卻十分堅韌。他們用自己的抖音號把家鄉茶作為大眾口糧茶推銷出去,決定親自走進課堂,深入學習茶文化的精髓。
中醫健康養生班邀請了新昌縣中醫院三位名醫坐堂授課,從不同角度普及了中醫養生知識。梁君妃主任護師著重講解夏季人體特點、夏季高發疾病及養生要點。特別提供了實用的夏季養生良方。對拔罐、刮痧等中醫傳統調理技術作重點指導。 楊曉初主任醫師講課的主題是《學點中醫 頤養天年》。他從西醫和中醫是兩個不同思維模式入手,講授養生秘密:疏通經絡、改變溫度;鼓勵大家樹立正確的養生理念。楊醫師進行“脈息比”的現場操作,學員互相搭脈、測呼吸、計算,課堂氣氛活躍。王正元醫生講的是《中醫養生之中成藥篇》,他教給學員的是中成藥使用方法,中成藥服藥時間,中成藥的使用劑量,中成藥的特點等。例舉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骨傷科等不同科室的常用中成藥,就藥物的主要成分、功效及注意點做了詳解。學員認真做著筆記,還不時舉手提問,對學習充滿了熱情。聽了醫師們的專業授課,表示要樹立正確的生活方式,不道聽途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健康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非洲鼓是一種富有節奏感的打擊樂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培訓班聘請了資深打擊樂老師盛毅老師,在他的指導下,學員們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演奏技巧和節拍,更好地理解這種音樂形式的深層內涵。一首首洋溢熱情、節奏明快的樂曲,釋放著年輕人熱烈奔放、熱愛生活的情感,齊刷刷的鼓聲氣勢磅礴,猶如萬馬奔騰,雄壯激越。培訓班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對非洲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熱愛。有的學員說,學非洲鼓太可樂了!甚至表示將繼續學習非洲鼓,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愛好。
“最是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小吃培訓班選擇了新昌小吃中比較受歡迎的各式包子以及花式餃子作為培訓內容,由中式高級烹調技師張宇汀老師以及新昌小吃制作師王玉卿老師進行教學。本次培訓學員感到收獲最大的是學會了各式饅頭和餃子的制作。張宇汀老師從淡包、蔥花包入手,教會學員如何發面,如何拌出好吃的饅頭餡,又對揉粉、摘劑、搟皮、打褶進行了詳細的教學。王玉卿老師示范帶領學員做出了花式不同的餃子、鮮艷的玫瑰花包子以及愛心豆沙包,成為本期亮點。其中一個學員說“感謝開放大學新昌學院老師精心組織,感謝老師們言傳身教傾心傳藝,一生受用,謝謝學校,謝謝老師!”
創辦“天姥夜校”是新時代賦予浙江開放大學新昌學院的任務,是建設全生命周期、全天候終身學習基地的需要。浙江開放大學新昌學院在現代化發展和增強輻射能力上下功夫、在數字賦能全民終身學習上下功夫、在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著力抓好“天姥夜校”品牌建設,在滿足中青年精神文化需求和提升就業創業能力上下功夫。
后續“天姥夜校”將作為學院社區教育處常態化培訓項目,計劃推出生活技能、健康養生、文化藝術、心理健康和法律知識等項目,旨在提升新昌縣青年的生活品位和生活技能,發展藝術才能、調節身心健康、豐富業余生活,增強青年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浙江開放大學新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