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專業群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探索現代學徒制、訂單班、現場工程師、精英班四種模式疊加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為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輸送人才動力,為職業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了改革發展樣本。
現代學徒制
專業群與保時捷、福特汽車深度合作,分別成立福特班和保時捷班,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采用“雙教學主體”、“雙師”制、學生“雙身份”、教學過程“雙控制”的“四雙”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第一年在校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第二年到企業培養。學生經過拜“雙師”后進入企業學習,確定每個崗位的培養時間后進行輪崗實訓;輪崗過程中由企業師傅和學校指導教師共同指導;輪崗結束后選擇合適的崗位進行定崗實訓。通過深度合作,專業群打造了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7名教師成為保時捷PEAP項目認證教師,福特項目先后培養了7名機電教師、3名營銷教師。與保時捷成立保時捷汽車產教融合基地,與福特成立的基地被認定為全國汽車模具及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全國重點建設的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理想汽車“揚帆計劃”訂單班
專業群作為首批理想汽車“揚帆計劃”訂單班實踐者,校企共同培養理想汽車售后服務及智能制造板塊的中高層管理人才、基層處理專家,通過項目實訓等培養機制構建學員職業發展全鏈路。
專業群創新“訂單后置、能力遞進”教學模式。“訂單后置”指學生到校后根據企業需求組建訂單班;“能力遞進”是按照學生職業成長和認知規律,按“通用素質能力→職業基本能力→崗位方向能力”3個階段培養學生,實施“項目驅動”和“工學交替”的教學培養模式。同時,構建“以企業工作導向為主體”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
如今,專業群已向企業輸送50余名優秀畢業生,第一期訂單班學員王帥在理想汽車首屆維修專員訂單班全國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現場工程師
專業群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培養能在生產一線第一時間解決現場復雜問題的現場工程師。
圍繞現場工程師培養目標,構建“三雙四共五對接”人才新模式。“三雙”指校企“雙院長”共建現場工程師產業學院、“雙負責人”共建學科專業、“雙導師”傾力學生成長,構建多方共贏的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四共”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產教融合課程、共組“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建實驗實訓教學基地,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成效和實踐能力。“五對接”指對接國家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高級定位,建設產教融合示范高校;對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對接企業一線實際需求,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對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深化校企共育人才培養;對接區域國際化建設需求,加快培養國際化人才。
此外,創新“工學交替、交互訓教、能進能出”的教學及評價標準,通過工學交替、交互訓教,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合,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培訓有機聯系起來,做到產中學、踐中練、訓中創。
創馳精英班
創馳精英班是學院的一項教學改革試點項目,不僅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創新,更在遴選、淘汰機制以及考核和課程互換機制方面設立了獨特的規定。
圍繞精英班(研發助理)培養目標,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融入“電子設計、機械設計和智能車國賽”三大賽對人才的能力要求,構建了“能進能出,項目管理”的創新人才新模式。遴選采用“兩入兩出”的方式:學生大一自愿加入“創馳精英預備班”,期末考核通過后進入“創馳精英正式班”;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可選擇繼續留在預備班或回原專業,專業群會為退出的學生出具成績認定,預備班成績可以等量替換為原專業課程的成績;期中考核結束后,會進行補錄,之前未加入預備班的學生可以重新申請加入。
進入“創馳精英正式班”后,學生要定期完成項目和參加學科競賽來獲取“創馳分”,“創馳分”是其成績認定的重要依據。這一考核機制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融”無止境,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專業群在產教融合領域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使得未來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更加通達、更加值得期待。(張朝山 周俊炯 金昊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