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 25日,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EMDC)發展合作北京論壇在京舉行。同日,以“共建 共享 共融 共贏”為主題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論壇舉辦。活動由新華網主辦,中公教育、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協辦。
首場圓桌對話由外研在線CEO 商其坤主持,圍繞職業教育“共享發展 共創未來”話題展開,對話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黨委書記周鑫、威海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耀華、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周燕、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副校長李毓榮。
商其坤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產業和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職教國際化既是現實需要也是未來方向。
周鑫介紹,北京語言大學開展國際中文教育60多年來,始終把國際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和職業教育走出去高質量融合發展。
李耀華介紹,近年來,威海職業學院通過開展國際交流,給師生提供更多交流機會、提升空間。通過建立中俄互認研究院、建立中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開展學術交流,為互相借鑒提供經驗。
周燕介紹,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自身優勢伴隨有色金屬行業走出去,自2016年起,學校和幾所兄弟學校共同到贊比亞建校開展職業教育。在此基礎上,北工職還通過開發專業教材、搭建職教平臺。在引進來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引進國際企業標準,搭建適應新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李毓榮介紹,2019年,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成立由53所中外職業院校參加的聯盟。聯盟通過技能大賽、絲路校長論壇、學分互認、師生交流等方式搭建中外職業院校合作發展平臺。學校建立絲路學堂海外分校,探索國際學生培養培訓機制;開展絲路學堂課程;參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項目把絲路學堂特色課程融入項目中。
面對職業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挑戰,嘉賓們發表了自己觀點。
李毓榮表示,挑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缺乏國際化師資力量;二是缺乏國際化教育資源和平臺,應對的措施就是加大投資力度;三是,職業院校師生缺乏國際交流機會,希望給職業院校師生提供更多機會,擴寬他們的國際視野。
周燕表示,職業教育在海外落地辦學現在還有一定難度。在海外運營的企業可以助力職業院校走出去。其次是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她表示,要加強海外本土教師培養,以及本土教師的培訓。
李耀華說,為助力職業院校國際交流更好地落地,建議學校伴隨企業走出去再服務企業,加強溝通職業教育走出去的過程會更順利。
周鑫表示,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另外,校企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環。職業教育走出去強調的是合作共同發展,北語期待在此過程中助力解決師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