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30日,第五屆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會暨中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河南鄭州舉辦。嘉興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方俊良參加研討會,并作為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新一屆副理事長單位代表,以《職業教育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為題作案例分享。
近年來,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任務,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國際化辦學能力。尤其在攜手“走出去”企業共建海外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國境外“中文+職教”培訓,共育本土化人才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長三角地區智能制造和紡織服裝企業大舉進入東南亞地區,其中與嘉職院緊密合作的企業麒盛科技、嘉欣絲綢也在越南、緬甸開設了分廠。隨著產能的轉移、資本的超前輸出,帶來的是人才培養的滯后,這就需要職業院校主動與產能轉移承接地對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技能培訓與技術服務,提升當地員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
嘉職院工業互聯網和紡織服裝專業群是浙江省雙高專業群,擁有深厚的辦學底蘊,專業優勢明顯,產教融合成果豐碩,育人成效顯著。麒盛科技和嘉欣絲綢作為當地龍頭企業,與學校有多年的合作經驗。校企跨境合作將兩個專業群的職業教育標準與經驗輸出,有利于充分發揮學校“一帶一路”國際交流使者和“載體”作用,共同提升目的國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和行業進步。
近年來,學校依托“走出去”企業建設“海外職業教育基地”,向越南、緬甸、柬埔寨等“一帶一路”國家輸出辦學模式和教學標準,聯合企業共同培養熟悉中國技術、產品和標準的海外員工,為合作國家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校企攜手共建海外職教基地
學校不斷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搶抓嘉欣絲綢、麒盛科技在東南亞、歐美布局海外建廠的機遇,對標“魯班工坊”建設標準,與企業共同打造海外職教基地。
2020年,學校與嘉欣緬甸時裝有限公司簽約共建中緬服裝學院,以“技術輸出+合作伙伴”新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在中緬服裝學院合作框架下,校企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庫,合作編寫了服裝生產工藝、服裝供應鏈管理等中緬雙語培訓資料包,共計8個課件、28個微視頻,內容涵蓋5大類服裝的生產工藝指導以及25種裁剪、縫紉設備的使用方法。共同開展外籍員工“技能+人文”培訓8期,培訓了1248位縫紉技術、生產管理員工。在中緬服裝學院助力下,嘉欣緬甸時裝有限公司員工素養大幅提升,生產線擴展到18條,順利通過BSCI審核,獲得B級資質。
嘉欣中緬服裝學院成立
2021年,學校與麒盛(越南平陽)責任有限公司共建“中越工業互聯網學院”,根據企業當地技術人才培養的痛點和難點,共同探索外籍員工培訓、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合作。中越工業互聯網學院成立以來,開展了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外籍員工“技能+人文”培訓4期,為企業培訓了522位智能制造、網絡安全技術人員。合作開發了《PLC 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課程,立項了協同育人項目“麒盛產教融合‘攜手出海’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共同申報了5項專利,極大推動了麒盛科技海外工廠的員工素質提升和生產技術升級。
嘉職院與麒盛科技合作成立“中越工業互聯網學院”
線上線下開展涉外技能培訓
學校持續推動面向“走出去”企業外籍員工的涉外培訓工作,近兩年聯合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知識、數控技術、中國服飾文化、育種技術、漢語語言等方面的培訓22期,培訓外籍人員2000余人,培訓國別覆蓋越南、緬甸、柬埔寨、埃及等三大洲8個國家。
學校為嘉欣絲綢柬埔寨分廠開展外籍生產技術人員培訓。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老師多次深入企業開展調研,針對性地開發了服裝基礎知識、設備使用操作、流水線生產技能等模塊課程,量身定制了海外員工常用設備的操作使用、基礎縫制工藝技術指導等課件和教學視頻,并將培訓材料全部翻譯成柬埔寨語。通過培訓,使柬埔寨服裝工人深入了解了企業文化,熟悉掌握了各類生產設備的使用和日常維護,達到了企業崗位的技能要求。
2022年6—10月,學校派出專任教師赴越南平陽開展工作。深入了解麒盛(平陽)有限公司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的基礎上,搭建了智能制造與智慧工廠、工業互聯網體系等專業模塊課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訓,讓越南籍技術人員在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的同時,提高了實際生產操作能力。
多元融入推廣中國優秀文化
在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輸出中國職教理念和服務的同時,學校積極助力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依托中緬服裝學院,將中國歷史和傳統服飾文化元素融入服裝生產技能培訓體系和培訓標準,挖掘中國特色服飾文化故事,面向嘉欣絲綢緬甸、柬埔寨的員工開展關于“中國服飾文化”的專題講座,將專業技能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讓“走出去”企業海外員工感受中國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美,講好中國故事。
下階段,學校將面向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紡織服裝等領域,持續服務“一帶一路”沿線中資企業,打造技術、人文交流平臺,培養掌握專業知識,具備創新意識,富有團隊精神,熟悉中國文化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增強校企聯動,成為培養本土化人才的“孵化器”。在“雙循環”國際化發展的新格局下,學校將緊扣長三角區域產業外向型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與“走出去”企業合作,培養“走出去”企業外籍本土職業技能人才,提升“走出去”企業國際競爭力,為浙江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提供技術服務,成為走出去企業人力智力的“加油站”。在技術攻關、研發平臺建設等方面與企業加強合作,推動學校創新成果向企業集聚,使核心技術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解決“走出去”企業研發人員匱乏、研發設備不足、研發水平不高等瓶頸問題,為“走出去” 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支撐和智力保障。
促進人文交流,成為輸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送帶”。依托學校紡織服裝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務習慣、風俗人情,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企業海外員工和當地人員開展中文語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培訓,將顯性技能與隱性文化相融合,不斷增強文化影響力,推動“一帶一路”人民對我國價值觀的認可,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嘉興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