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校企合作定向培養;第二步:在釘釘平臺考取初級證書“
“我在工作中能接觸到大量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企業,它們在轉型的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周博揚最近在杭州的一家科技公司實習,他所任職的崗位,正是日前人社部發布的備受社會關注的56個新職業之一——數字化管理師。
“數字化管理師”究竟是干什么的?在去年9月份人社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的7個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中,“數字化管理師”這一新職業被定義為:使用數字化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進行企業或組織的人員架構搭建、運營流程維護、工作流協同、大數據決策分析、上下游在線化連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在線化、數字化的人員。主要工作任務包括:制定數字化辦公軟件推進計劃和實施方案、進行數字化辦公模塊的搭建和運轉流程的維護、制定企業及組織工作流協同機制、進行業務流程和業務行為的在線化、打通企業和組織的上下游信息通道等。
今年以來,我省數字化改革勢如破竹,多點開花。數字化轉型催生了市場對數字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參與起草《數字化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的數字化智能移動辦公平臺代表、阿里巴巴集團釘釘副總裁楊猛告訴記者,釘釘早在2021年7月就聯合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推出了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3.0版,并承接了新職業學習人數932萬人,其中釘釘自主版權課程“數字化管理師”的學習認證人數已超過229萬。據悉,87%的數字化管理師薪資水平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到3倍。
“周博揚之所以能在‘數字化管理師’的崗位上實習,前提在于他已經在釘釘平臺考取了數字化管理師的初級證書。”浙商職院管理學院院長花劍軍告訴記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開始在數字化管理師人才培養上發力探索,數字化職業教育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該校與釘釘共建了數字化管理師課程,未來學校還將繼續優化迭代,培養貼合數字經濟市場需求的優質復合型數字技術人才。
楊猛介紹,除了浙商職院,釘釘也和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開展了廣泛的校企合作,通過共建課程、師資、實訓基地等措施,大力發揮產教融合優勢,定向培養數字化人才,以應對未來相關人才市場的缺口。(李凡 胡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