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以“開放 連接 共富”為主題的之江匯創新大會暨浙江數字教育展演在浙江數字教育港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浙江省之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主辦,以推動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助力教育共同富裕為目的。主要內容包括之江匯教育廣場創新應用成果發布與展示,數字化改革創新試點項目分享以及數字教育新技術、新方案、新產品展演。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主任王會軍到會并致辭。
王會軍對與會支持之江匯建設應用的專家、地市相關老師和生態企業表示感謝,并就之江匯教育廣場的發展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堅持之江匯的使命和責任,助力實現教育領域共同富裕,真正實現“人人、時時、處處”的學習;二是要堅持正確的理念,通過數字賦能、技術先行,實現流程再造、制度重塑、迭代升級;三是要尊重發展規律,把之江匯教育廣場建設成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省市縣全貫通的互聯網學校。王會軍提出,未來,之江匯教育廣場要做好機制創新、應用深化、服務提升,促進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省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莫世榮作以《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的進化——從資源庫到互聯網學校》為題的之江匯發展報告,介紹了之江匯教育廣場的建設應用特色成果以及后續重點工作。之江匯教育廣場的發展經過了四個階段:2003年-2008年建設資源庫,完成第一輪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讓農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優質教育資源;2008年-2014年上線資源網,實施第二輪農遠工程,項目內容拓展至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建設,開通資源網,上線三大系列工作室,開通“教師空間”服務、網絡課程和學科學習平臺;2014年-2018年搭建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首創三種區域平臺對接模式,提出資源分級建設思路,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2018年-2022年打造之江匯教育廣場,列入省政府數字化轉型首批21個重大項目,成立之江匯省級講師團,推動基于空間在線教學,探索跨區域選課學習,推動名校上云推出名師金課服務“雙減”。目前正出在在第五個發展階段——互聯網學校,上線了之江匯藝術互聯網學校、“浙里問學”免費在線答疑服務、啟動了第四輪名師網絡工作室,并推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試點工作。后續,之江匯將深入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浙江整省試點工作、提升之江匯資源中樞能力,實施第四輪名師網絡工作室工程,推進教育共同體、浙里問學、藝術互聯網學校三大數改應用,優化數字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動之江匯教育廣場從大體量優質內容共享向以優質內容為基礎的高質量在線教學服務轉變,聚焦學校、教師、班級、家校、鄉村5個場景,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網絡學習環境。
會議現場,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與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簽署了《浙江省數字教育資源研究中心共建協議》,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雙方在數字資源平臺建設、數字課程開發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研究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我省數字資源平臺建設健康發展,行程形成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數字資源平臺建設建設與應用模式,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原則,在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開發、教師培訓、學校應用、實施評價等方面開展合作。
會議還進行了典型案例分享交流、區域創新試點項目介紹和數字教育新產品新技術發布。
本次會議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省教育技術中心、高校專家、各設區市教育技術中心相關負責人、部分市縣教育局及學校代表和之江匯生態合作伙伴等近100人出席現場會議,近萬人觀看線上直播。(王張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