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只有認真踐行初心和使命、不斷淬煉特色和水平,才有可能實現興起和持久興旺。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以此為目標不斷奮斗,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事業發展的“方向引擎”。辦學60多年來,在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校先后被評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
新的發展方位,賦予學校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動力,學校黨委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使命。
加強黨的建設,夯實立德樹人政治基礎
搭建科學健全的黨建工作體系。學校黨委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制定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等制度,構建起科學健全的黨建工作體系。
創建亮點紛呈的黨建特色品牌。學校緊緊抓住3個基層黨組織分別榮獲國家、浙江省高校樣板支部、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的機遇,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學校黨組織的戰斗力、組織力、政治領導力、發展推動力、師生凝聚力。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引導全校師生聽黨話、跟黨走。
構建聯動高效的“三全育人”生態。充分調動各職能部門以及各二級學院的合力,打通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打破部門壁壘,使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全校形成聯動高效的“三全育人”生態。
貫通“五育并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年來,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五育并舉”育人體系,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
以德育為先,構建雙融合全覆蓋大思政育人體系。構建“線上線下”全覆蓋的建設類高職院校“大思政”育人體系,通過建設“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建立校外思政實踐教育基地等方式,將思政教育和價值引領融入教學全過程。
以智育為本,實施技能“一十百萬”大工程項目。以崗位職業資格標準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加強與工作崗位對接,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一十百萬”工程,形成人人學習技能、擁有技能的濃厚氛圍。
以體育為基,構建實施“四位一體”大體育模式。構建融體育教學、課外鍛煉、體育競賽、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四位一體”大體育育人模式。推動建設“互聯網+體育”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大力開展定向運動等優勢項目,在國內外高水平比賽中獲獎。
以美育為特,推動中華建筑文化傳承大品牌創建。成立建筑美育中心,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建設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實施“藝術點亮匠心工程”;構建美育課程體系、開發美育系列教材、提升美育師資隊伍水平,探索一條特色鮮明的建設類高職美育發展道路。
以勞動教育為重,開展塑造熱愛尊重勞動大品德活動。將勞動素養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勞動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具有建筑行業特色的勞動育人體系。制定勞動育人實施方案,做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
推進“雙高建設”,打造立德樹人培養高地
聚焦“以群建院”,打造“雙高”培養高地。學校以“雙高”建設為契機,全面實施“以群建院”“以特建院”。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銜接,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對接產業鏈和崗位群,形成了“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并以專業群組建了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等5個二級學院以及國際教育學院等3個特色二級學院,不斷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聚焦產教融合,打造育人協同高地。以產教融合為主線,創建建筑工業化應用技術工作坊等9家建筑科技創新工坊,與浙江建工集團等企業共建省級技術研發中心6家,牽頭組建浙江省建筑業現代化產業學院,探索構建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培育體系,全面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通過政、行、企、校四方協作,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全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聚焦平臺集成,打造文化品質高地。大力建設建筑人文素質拓展基地等平臺,弘揚“刨根溯源、一絲不茍、專注專研、創新成就”的魯班文化,使學生具備“吃苦耐勞、勇于實踐、鍥而不舍、敬業創新”的魯班精神,實現培育“新時代魯班傳人、建筑業能工巧匠”的育人目標。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點亮師生的理想信念,激發師生的智慧源泉,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未來,學校將努力建成“建設特征、浙江模式、中國典范、國際要素”的建設類職業教育中國名校,不斷譜寫立德樹人的新篇章。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