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快速迭代,云網端融合創新,對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提出了新挑戰。為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與崗位適應性,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深耕課堂教學改革,引企入教,推教入企,通過校企聚焦開發四階“項目中心課程”、建設“三空間三融入”工作坊、營造“說做寫教”合作學習生態和實施“過程畫像”多元評價等,共同實施基于工作坊的“項目中心課程”教學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為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教學體系創新實踐和ICT領域技術復合型人才高質量培養提供可借鑒的范例。
進階迭代,形成“項目中心課程”開發路徑
遵循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以在相關課程支撐下完成項目任務為目標,解構相關課程知識點、技能點,對課程、教學、評價進行一體化設計,以課程交叉融合重構學習單元,以能力螺旋遞進序化項目任務,以教學時序編排建構項目鏈路,推動課程體系由“科目中心”轉變為“項目中心”,形成項目中心課程。項目中心課程的開發對照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典型工作崗位,分析核心崗位能力,梳理“能力—項目—關鍵問題—學習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選取項目主題情境,擬定關鍵問題作為過關考核要素,遵循“新手→生手→熟手→能手”能力遞進人才培養規律,串接形成體驗項目、模擬項目、模仿項目到融合項目正向進階的四階項目庫。同時對企業真實項目(即融合項目)校企共同進行教學化改造,反向迭代升級模仿、模擬、體驗項目的教學內容,實現項目內容隨新技術不斷更新。
校企合作,共建“三空間三融入”的工作坊
校企攜手共建工作坊的物理、資源、社交“三空間”,積極達成企業情境、項目、師資的“三融入”。 通過引企入教、推教入企,校企共建一體化實訓室、教師工作坊、“雙師”工作坊、企業工作站等形態的工作坊物理空間,使教學環境從模擬場景向真實場景演變,實現情境融入;教學團隊由“學校為主→校企協同→企校協作→企業為主”隨項目屬性步步演進,企業師資漸次融入教學,師生關系由“教師—學生”向“雙師—學生”“師徒”關系轉變,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課堂新形態;通過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專創融合等途徑,以工作坊為紐帶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和企業真實評價等,使教學項目從模擬項目向真實項目遞進,實現項目融入。擴大朋輩互助、團隊協作、教學相長和校企資源共享的時空延展,開發“管、學、評、助”一體的技術社區與歷程平臺,形成社交空間,服務學生數字化學習和拓展技術朋友圈。
合作學習,構建“說做寫教”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一體化實訓室實施完成體驗項目和部分模擬項目后,根據導師的專業特長和發展方向,學生選擇進入工作坊。依托工作坊,校企組建“導師—學長—學弟”的學習共同體,根據項目的不同類別和難度,分級分層開展線上自主研學線下項目實踐,踐行“做中學、學中做、做中研、研中創”。通過導師方法引導、學長導學助學、學弟自主研學,營造“校企專兼結合、師生—生生結對”的合作學習氛圍,以任務驅動、成果導向有效激活校企、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教學實施中按能力模塊設置“一期一項目”,以小組形式開展“一周一匯報”,通過“說項目”探究技術方法;以過關形式開展“一周一任務”,通過“做項目”突破關鍵問題;以項目報告形式開展“一期一總結”,通過“寫報告”實現反思改進;學長在學弟項目實踐中開展知識答疑、技術指導等朋輩助學,通過“教伙伴”升華知識技能應用,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著力培養提升學生會說、會做、會寫、會教的“四會”能力。
關注發展,實施“過程畫像”的多元化評價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雙導師評價等形式,根據項目實現的功能、技術、工藝、經濟等要素,對學生完成的規定項目和自選項目進行量化評價;對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學習負荷”,如工作日志、技術報告、匯報演示、團隊協作、朋輩指導等進行質性評價;在學習歷程平臺嵌入依托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開發的學業評價系統,開辟教師端、學生端等不同訪問終端,動態采集項目生命周期的各類數據,呈現學生職業能力雷達圖,聚合已完成的項目評價數據構繪學生職業能力成長圖譜,進行增值評價。教師根據雷達圖的階段性可視化結果,分析各維度數據變化的成因,形成后續改進的教學策略和建議,針對不同問題開展個性化指導。學生通過項目成果實現、職業能力進階提升獲得感,激發學習內驅力。同時根據雷達圖反映的學習狀態和能力水平,通過個人反思、小組討論、教師指導等方式,調整學習方法、學習進程和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有效性,從而達成促進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評價效果。
由點到面,推進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先行試點,到電子信息專業群整體推進,由原來的掐尖式試點到整班制推廣,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深化基于工作坊的“項目中心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此為藍本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實施團隊獲評首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效顯著。
通過改革,校企合作教學成果更豐碩。工作坊聚合地——IT智慧谷獲批省級眾創空間;建成匹配項目化教學的模塊化課程與網絡在線課程119門,開發工作手冊式、活頁式等形態教材17本;畢業生求職時的錄取通知數、畢業生的起薪、入職技術研發崗的比率均在逐年提升,學生對教學滿意度達99%,用人單位滿意度保持在97%以上,每年畢業生在央企名企就業占19%以上;學生連續3屆獲評“省十佳大學生”,在省級一類及以上競賽中獲獎320余項,位列全國同類專業前茅。
通過改革,校企協同育人紐帶更牢固。校企共建支撐“項目中心課程”的工作坊36個。積極引進企業開發部、運維部等資源進校,成立浙中交通虛擬現實、鑒豐電子、華強電子和啟明星辰浙西南運營中心等“雙師”工作坊;同時學校聯合政府部門、企業合資成立金華市信創評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接校內軟件開發、軟件測評工作坊成立企業工作站等。以工作坊為紐帶,通過校企共同營造企業真實環境、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實施企業真實評價等,每年迭代開發并實施新項目60余項。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懷卡托國際學院]院長 邱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