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迪森酒店管理學院第11期訂單班開班
餐飲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提供的是以服務為核心的產品組合。隨著餐飲行業本身規模的不斷增長以及連鎖化率的不斷提升,餐飲業技能人才需求強勁。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浙商職院”)餐飲類專業始建于1974年,是全國較早開辦該類專業的院校之一,現擁有國家骨干專業、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省級重點專業、省級優勢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示范院校建設專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素有“浙菜黃埔”美譽。學院師生參與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高端國際盛會的核心服務工作。為提升餐飲類專業學生的技能水平,使之更好適應行業發展、滿足企業需要,浙商職院聚焦“雙高計劃”建設,全面踐行現代學徒制,全面深化資源庫建設,全面推進國際化辦學,積極創新餐飲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形成了提升餐飲類專業學生技能的新范式。
全面踐行現代學徒制,著力實施“三環三導”教學法
“現代學徒制”理念引領下的校企合作、工學交替是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的必由之路。餐飲行業“師傅帶徒弟”的文化較為久遠,在餐飲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具有豐厚的土壤。作為首批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浙商職院在餐飲類專業踐行現代學徒制,創設“三環三導”教學法。“三環”是指學生從入學到畢業要經歷“校—企”之間理論和實戰的三次循環。第一次循環,即合作企業管理人員到校為學生講授部門實踐性強的課程模塊,讓學生進入“企業課堂”,利用企業真實的運營情境和設備條件進行實訓教學,目的是使之對今后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有初步的認識和感悟;這一階段的教學以校為主、以企業為輔。第二次循環,即學生在課余、雙休日、寒暑假以兼職形式進行短期實踐;這一階段的教學仍以校為主、以企業為輔,目的是學以致用,通過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鞏固和檢驗教學成果并且發現問題。第三次循環,即第三學年的完全頂崗實習;這一階段的教學以企業為主、以學校為輔,主要目的是拓展提升。其間,學生以實習周記的形式與指導教師探討工作中遇到的專業問題。“三導”是指學生在校由該項目模塊的教師擔任“校內導師”;學生在企業由該部門的主管、領班或技術骨干擔任“技術導師”負責傳幫帶;學生選擇課程及今后工作的崗位和發展方向時,由企業的部門經理和總監擔任“行業導師”,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咨詢。“校內教學—崗位實戰—返校研討”的工學交替模式真正實現了工學相長,極大地提高了餐飲專業技能教學的實效性。
全面深化資源庫建設,著力推進“O2O”信息化教學
學校立足職業院校“00后”學生的群體特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優質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放到開放性網絡平臺上,實施“O2O”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職業院校學生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浙商職院2015年獲批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與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和兄弟院校戰略合作資源共享,目前資源庫擁有微課6800多門、數字化資源31000多條,涵蓋八大菜系、名菜、家常菜、清真系列以及餐飲非物質文化等知識點,注冊用戶和用戶活躍度等指標處于同類院校前列。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資源庫建成了一大批核心課程、個性化課程和典型教學任務,基本覆蓋了職業院校餐飲類各專業的技能教學需要。餐飲類專業教師目前在技能教學中已高度依托該專業教學資源庫,其在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鞏固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資源庫中的名師、大師操作視頻為學生技能學習提供了反復研究比對、尋找問題差距、探索解決策略的便捷途徑。同時,資源庫網絡教學平臺強大的時效性便于餐飲類專業教師及時向學生傳遞行業企業的新資訊與動態,使專業教學緊密接軌行業發展,拓展了學生的技能學習視野。
全面推進國際化辦學,著力共建“海外中餐學院”
餐飲業國際品牌云集,中西餐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一大批米其林餐廳著陸國內市場,中餐企業也正在走出國門“開枝散葉”,海外中餐館已經超60萬家,吃中國菜已經成為外國人的生活常態。根據餐飲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理解餐飲國際標準,提高餐飲管理與服務能力,必須要堅持開放辦學,走國際化辦學的路子。2017年,浙商職院與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戰略合作,先后獲批浙江省海外中餐人才培訓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成功舉辦10期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全球五大洲70多個國家的600余名華人華僑來校培訓。餐飲類專業的師生踴躍擔任培訓班志愿者,與前來參加培訓的海外中餐業主切磋技藝,了解中餐烹飪技術在海外的發展,同時就西餐烹飪技術展開交流。2021年,浙商職院與西班牙巴利阿里大學合作開設西班牙中餐學院,海外中餐烹飪技能培訓班學員、西班牙餐飲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葉申前擔任執行院長。通過云直播專業課程,浙商職院餐飲類專業的師生與西班牙巴利阿里大學酒店管理學院烹飪專業的師生相互展示兩國經典菜品的制作,交流廚藝學習的體驗和心得,共享國際餐飲文化。學生對餐飲專業技能有了更寬廣的認知、更具創意的靈感、更與時俱進的思路,提高了專業技術能力。(徐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