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這份綱領性藍圖文件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道路,引領職業教育邁向新的征程?,F如今,我國的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專業特點和就業導向的辦學元素,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職業教育要向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制和體系。吉林省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的校訓,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及職業教育改革會議精神,將職業技術教育工作作為戰略重點來抓。
專業創新,推動內涵發展
學院不斷推進辦學內涵發展,擴展多層次辦學格局。高職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三全育人”,持續規范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途徑,不斷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積極組織各項文體公益活動,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積極調整成人教育辦學模式,以適應時代和發展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招生人數穩中有升,辦學規模持續擴大,教育教學監管力度不斷強化。
特別是高職院應用外語系,通過專業改革和創新學科教育等方式,先后經歷了英語教育、商務英語、應用英語的改革變化,適應了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傾向。系內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提高和創新所教科目,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或是勇于創新的青年教師,大家為了院系發展都竭盡所能、各盡其才。無論年紀大小仍然背上書包去各個職業院校聽課學習,去各個實踐基地實地考察,去各個比賽會場旁聽記錄。有著這樣一個敢于創新不怕吃苦的教師團隊,才使得應用外語系在各個職業院校相繼取消外語專業的情況下仍然屹立不倒,穩健發展。
合作創新,推動外延發展
學院廣泛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工作,與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建立了交流合作機制,以服務中小學教師、校長培訓為基本出發點建立了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國際培訓交流平臺,以提升職業教育品質為基本出發點與韓國建立了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平臺。在訪問交流中,合作雙方增進相互了解,深挖合作潛力,拓展了合作領域。
與國外各校之間的合作也使得原本對未來規劃較迷茫的學生有了人生的新目標和源動力。無論是選擇出國深造或是專升本,都對他們的人生是一次新規劃新征程,更是對他們未來的新挑戰。相信學院為學生們提供的各種上升條件,一定能夠讓學生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模式創新,推動線上發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按照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學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統一部署,吉林省教育學院開展線上教學、線上畫展、學科線上研討、線上集體備課、線上培訓、線上督查等一系列線上教研活動,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得益于學校對于網絡教學的前期經驗積累,使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各項線上活動穩步推進。
其實,線上教學是筆者未接觸過的新領域,面對遠在百里千里之外的莘莘學子,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大限度地接受到專業教育,怎樣才能像在課堂上一樣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筆者所面對的巨大挑戰,尤其是筆者所教授的英語聽力學科和教材教法實踐課這兩門課程受到特別多的外部條件制約。由于沒有教材,聽力課最初從平臺直播課、微信群、QQ錄屏直播等多種方式尋找比較完美的教學途徑,到如今能夠多種途徑整合各種資源提高教學效果,都是部門所有教師與技術人員辛勤工作和實踐的結果。教材教法實踐課,作為大一學生僅有的一門走上講臺的試講課,這門課從線下搬到線上更是增添了很多困難,筆者不僅要為學生們就教案編寫、課件設計、說課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理論疏理,還要以觀看試講、說課和教學比賽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們積累大量的理論基礎,最后再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將試講變成說課,保留了教材教法實踐課的精髓,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新的活力,為企業不斷輸入穩定可靠的技能型人才。吉林省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家政策的有效指引下,在學院領導實際指導下,不斷創新實踐,通過專業創新、合作創新、模式創新,為社會培養出許多高素質強技能的人才,不僅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吉林省教育學院 劉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