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正處于改革的風口期。深化產教融合是推進職教改革發展、贏得發展優勢的必要之舉。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以奮楫者的姿態勇立改革創新潮頭。自憑借出色的辦學成績與人才培養質量成功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以來,學校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踏上了新的征程。
面對新目標,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產教深度融合為主線,圍繞“雙高計劃”建設任務,全面梳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關鍵要素,精心布局,多維發力,把產教融合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環環發力、環環作為、環環精彩,在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服務江蘇“六個高質量”發展、助力創新驅動等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現代服務業邁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同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職教育高質量改革發展樣本。
以“三教”改革為引領 推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
教師向來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無錫商院以師德師風立德鑄魂計劃為引領,以績效導向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創新計劃為抓手,以雙向融合的“校企資源共享計劃”為路徑,以高端引領的“拔尖人才集聚計劃”為導向,先后制定師德師風建設、職稱評審等制度近20個,建立健全師德考核監督體系,探索特色人才“直接認定”評價機制,創新基于骨干教師的“雙路徑、遞進式”育才模式,以“雙崗雙棲”跨界組建“固定崗+流動崗”教師隊伍,推進“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雙管齊下,切實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學?!半p師型”專任教師占比達到94.1%,電子商務教學團隊入選國家首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聚焦新商科人才培養特質,學校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科學構建能力遞進的數字商業實踐教學體系,并打造了一批課證融合、賽教融合、專創融合、專技融合、育訓融合的“商院金課”,學校3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此外,還與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共建新商科創新人才實驗班,打造技商融合特訓營,積極探索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實施校本教材3.0計劃,全力推進新型教材改革。堅持“三集中、二統一”制定校本特色教材,即:集中編制教材內容,集中制定教學大綱,集中討論課件制作;統一技能等級證書教學方法,統一技能等級證書實訓教學思路。學校與中聯集團等行企共同編寫“智能財稅”“BIM”活頁式、案例式教材案例20個,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學校13部教材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以職教集團為示范 推動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機制改革
人才培養質量好不好,企業和用人單位更有發言權。無錫商院通過共建全國職業教育實踐育人產教聯盟、全國數字商業產教數據中心等集團合作平臺,舉辦“數字營銷”技能大賽等集團品牌賽項等,積極開展對口互助共建、新商科品牌專業和優質課程、師生掛職交流等優質共建項目,探索數字商業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共融互動的職教集團運行生態,著力打造利益相關方合作共治開放包容的職教命運共同體。
學校依托全國商貿職教集團與阿里巴巴、用友新道等大型龍頭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等,合作共建了數字貿易產業學院、新道會計學院等7個產業學院,并以產業學院為載體,推進“三教”改革、技術技能積累、社會服務及現代學徒制培養,啟動產教融合示范專業、示范工作室、示范基地、產教融合改革試點項目遴選,建立了面向數字商業的校企合作示范項目庫。系列舉措推動校企合作由單點單項碎片化探索向全方位、全流程的集成式探索轉變,構建了校企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此外,無錫商院總結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大力實施基于集團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全面推廣和國際拓展“兩大行動”,推廣實施商貿類專業現代學徒制“23446”人才培養模式,遴選集團內優質合作企業,共建“三線并進”招生招工一體化機制;構建從聯合招生、成本分擔、資源共享到共建共管、協同育人、評價考核鏈條完整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制度體系;設計以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漸進式”現代學徒制教學組織形式,優化學生職業崗位技術技能、職業精神與素養的培養路徑,與京東、洲際、海瀾集團等先后在連鎖經營管理等15個專業培養現代學徒2100余人,共促產教之間組織融合、資源融合、要素融合、過程融合、文化融合。基于職教集團現代學徒制“五定”協同育人模式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以“產教科創對接”為范式 推動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機制改革
無錫商院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格局,聚焦數字商業,政行企校協同共建數字商業產教融合集成平臺——智匯商谷,以“五基地、七中心、四谷地”推進主體、專業、載體、項目、模塊、功能“六合一”集成創新,探索形成產教科協同、項目化推動、扁平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新機制,健全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支撐體系。打造省級新商科“雙創”人才培育協同創新中心、無錫市眾創空間,校企合作共建“工匠工坊”創新創業基地等賦能“雙創”的數字商業創新創業平臺,設立300萬元大學生創業種子基金,實施跨專業跨領域培養卓越創新人才,探索“開放辦學、跨界交叉”的“產教科創融合”機制。
此外,學校先后制定科研創新團隊、科研機構、科研經費等系列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創新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柔性引才機制,引入行業領先企業優質資源,推進“一院一平臺”科研體系和服務平臺建設,探索企業資金注入、核心技術引進、管理模式共享、企業智慧引入等校企“雙元”共建形式。立項一批跨學院、跨專業、跨行業校企協同、產教科混編式科技創新服務團隊和科研機構,提升組團完成重大項目任務和配套供給服務的能力,學?!肮I物聯網通信與控制技術應用”團隊入選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同時,學校以提高服務能力和社會貢獻力為導向,不斷完善科研獎勵辦法、教科研工作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社會培訓等管理制度,修訂科研績效考核制度,強化科研和社會服務考核獎勵的正向激勵功能。聚焦優勢專業,立足地方產業,校企共建互聯網+會計金融(智慧財金)協同創新中心、綠色智能汽車研究中心、區塊鏈賦能產業研究所、全域旅游規劃智庫、智能制造與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等技術技能創新平臺,參與制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行業標準、地方產業發展規劃近30項,承擔“‘十三五’省級商貿流通創新發展示范區規劃”等橫向課題400余項,獲授權專利2800余項,形成產學研用緊密協同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模式,位列全國高職院校創新發展影響力第四。
以“育訓并舉”為突破 推動教育理念范疇改革
無錫商院主動對接國家政策,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對接地方產業需求,依托優勢專業,堅持校企協同,優選擴招生源;對接人的全面發展,系統開展學情分析,完善資助政策,分層分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社會擴招人員“招好”“教好”“學好”,“三好三對接”辦學新模式為學生高質量就業保駕護航。
學校以“1+X”證書制度試點為契機,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緊密結合,積極推進站點建設、強化師資培訓、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開發高質量培訓方案,推動學生學習與“X”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銜接,完善實踐育人體系,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F有“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21個,專業覆蓋率達到78%。
今年8月,在省住建部門、省教育部門、省建設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無錫商院與江蘇建聯建筑產業現代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的現代建筑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正式成立,這是學校建立政行企校多方協同培訓機制和職業培訓項目體系的一次重要探索。學校主動對接服務政府部門職業培訓工程,完成各類社會培訓服務年均26000余人次。同時,堅持以政行企校深度合作為路徑,實施“特色社會培訓項目培育計劃”“校企共建培訓團隊和基地培育計劃”,協同開發了一批面向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以及農村數字商業、跨境電商等新技術、新領域重點培訓項目和職業培訓包。
以海外大學為樣板 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機制改革
無錫商院著眼于國家正積極構建基于“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為導向,探索實踐了中國職業教育與企業協同“走出去”模式。
學校聯合紅豆集團共建西哈努克港培訓中心,共同開展留學生教育,共建海外應用技術大學——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共同探索校企合作股份制海外辦學模式,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三步漸進式校企協同境外辦學之路。其中,西港培訓中心已先后舉辦20期培訓班,選派近40位教師,累計為西港特區企業培訓7萬余人次,為中資企業海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支撐。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被納入柬埔寨國民教育體系,首期招收的全日制本科學生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入學。
依托學校牽頭組建的全國商貿職教集團等合作平臺,無錫商院聯合江蘇大學、江蘇農牧職院等7所本專科高校“抱團出海”,發揮各自優勢和聚合效應,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教學設施建設、教學與管理隊伍建設等多方面開展合作,形成“抱團出?!薄瀯莼パa,多元參與、多重聯動、多方共贏的辦學格局。
此外,學校以提升師生國際化素養為重點,不斷深化與職教發達國家的合作交流,拓展國際合作交流渠道和平臺,牽頭成立中德高等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江蘇—柏林),已先后選派百余名聯盟成員校專業骨干教師和學生開展研修交流。學校連續3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三教”改革為引領、以職教集團為示范、以“產教科創對接”為范式、以“育訓并舉”為突破、以海外大學為樣板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產教深度融合建設畫卷,迸發出無限活力與潛力。“融”無止境,無錫商院在產教融合領域的不懈探索與實踐,不僅驅動人才培養質量呈現整體提升的良好勢頭,也使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與通達。(雷艷玲 張音宇 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