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為激勵廣大社區教育工作者再譜社區教育新篇章,成都市教育局聯合成都市終身教育促進辦公室,共同召開了“我為成都社區教育‘十四五’規劃獻良策”及教師節座談會,以慰問一線社區教育工作者,暢談社區教育,為社區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言獻策,探討學習型城市建設發展新路徑。
座談會上,成都市教育局宣讀了《關于通報表揚2020年成都市社區教育“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獲獎名單附后),并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獲獎代表進行了頒獎。據悉,這是成都市首次對社區教育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評優評獎。
當天的座談會上,成都各區(市)縣參會的社區教育負責人,圍繞新時期社區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對成都市社區教育“十四五”規劃的編制提出了許多中肯、操作性強的意見和建議。武侯區社區學院副院長田許明表示,“十四五”發展規劃應完善社區教育相關制度,將社區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同時提升社區教育機構綜合服務能力,擴大社區教育資源供給,提供精準化的學習資源推送,加大重點人群的教育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田許明建議,應繼續提升社區教育師資隊伍能力,在社區教育當中,可以說人是最重要的,所以應當不斷充實師資庫,擴大志愿者。最后,田許明還提出了要加強社區教育課程標準建設和社區教育平臺建設的相關建議。簡陽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昊在發言中提到了社區教育教師職稱的問題。他說,希望“十四五”規劃中,能夠出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來解決社區教育教師的職稱,同時他介紹,簡陽市目前已將社區教育納入對部門和鄉鎮的考核,教育系統對學校也有社區教育的考核,因此建議在未來的工作中,成都市也能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區(市)縣的考核。
龍泉驛區社區教育中心主任譙宏表示,要推動社區教育發展,應明確教育部門在社區發展治理當中的職責,這一點至關重要,這讓社區教育能夠真正融入到社區治理當中去,通過學習型社區建設平臺,能夠更好地讓社區教育在社區治理當中發揮作用。他同時還談到,應將培育學研員和學習指導師作為指標化的任務固化下來,明確這兩個角色的職責和標準,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社區教育中的學研員就好比基礎教育中的教研員,他們是專門從事社區教育研究的人員,學習指導師則是在學研員的指導下,去營造學習氛圍,組織開展學習活動的專業人員。”譙宏說,這兩個角色在社區教育中非常重要,能夠有效減少社區教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產生的偏差等,因此應該加倍重視。
“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富含教育故事的文化名城,以文翁興學、千年石室為開源,教育在成都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如果說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彰顯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達程度,那么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則是折射一個國家和城市現代治理的溫度和文明程度。”會上,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沈鵬就成都社區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強化社區教育再認識,專注和研究國家、省市有關社會治理格局、區域協同發展、文化軟實力打造等新趨勢、新要求、新路徑,尋求社區教育發展的新空間和突破口,將社區教育融入大城市社會發展治理,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融入“愛成都 迎大運”社區英語培訓等系列重大活動之中,修訂完善《成都市社區教育促進條例》;二是謀劃編制好“十四五”規劃,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完善社區教育體制機制和標準建設工程。建立和完善社區教育機構建設標準、社區教育發展經費標準、社區教育教師認定準入標準、社區教育課程體系標準等系列標準;三是營造好爭先創優氛圍,進一步優化社區教育教師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辦法,充分調動廣大社區教育工作者的信心和熱情,整體提升成都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引領學習風尚融入成都人的生活,助力社區現代治理,讓老去成為成都安逸生活的一種期待、一種追求、一張名片。(陳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