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學院教學現場
社區辦學院越辦越規范
● “學院秋季學期很快就會開學,我們正在準備下學期招生與教學工作。”
——合肥市濱湖世紀社區工作人員年潔
● “學院成立后,日常的管理和運行由專業的社工機構負責。”
——瑤海區民政局負責同志
“學院秋季學期很快就會開學,我們正在準備下學期招生與教學工作。”8月13日下午,合肥市濱湖世紀社區工作人員年潔正忙著籌備社區治理學院秋季學期開學事務。年潔告訴記者,今年春季學期受疫情影響,不少課程都是線上教學,秋季學期將恢復線下教學。在課程安排上,下學期將采取專題式教學,每月開展一次社區治理專題學習班,包括社區黨建、社區營造、志愿服務等共10個系列,同時還將針對特定組織需求,提供定制課程。
自2016年4月成立至今,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已經走過了4個年頭。4年來,學院聚焦社區治理的各類問題,邀請專家、學者以及專業社工向學員們傳播最新社區治理理念,講授專業方法和技能,為濱湖世紀社區現代化治理工作增智賦能。
濱湖世紀社區的創新之舉,讓其他街道、社區看到了社區治理學院的作用。近年來,合肥市已有多個社區成立社區治理學院,一些區還成立了區級社區治理學院。每個學院在為社區治理“支招”的同時,也在探索學院自身的建設和運行工作。
今年5月,瑤海區基層治理學院掛牌成立。成立當天,學院就組織了一場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會,全區100多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組織負責人參加活動。“學院成立后,日常的管理和運行由專業的社工機構負責。”瑤海區民政局負責同志介紹,引進專業機構參與管理和建設,能夠讓學院運營更加規范。
社會化、專業化運營,也是濱湖世紀社區治理學院的轉型方向。今年社區與上海一家專業機構合作,由其負責學院的日常運行和教學工作。此前,社區治理學院邀請專家老師過來上課,屬“走讀式”教學,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臨時性較強。“專業機構進駐后,在課程開發和授課方面更具系統性,也能更好地對接學員需求。”包河區委常委、社區黨委書記束紅英介紹。
治理有學問真學真管用
● “社區治理說起來平常,卻是一門大課題。”
——瑤海區基層治理學院項目主管周茂同
● “黨組織要帶領群眾動起來!”
——蜀山區蜀麓苑社區中海原山小區黨委書記尚永健
“社區成立學院,能教好治理課嗎?不會形式大于內容吧?”社區治理學院相繼成立,讓不少人對其能否真正發揮作用產生質疑,有些人甚至覺得社區治理很簡單,成立所謂的學院,根本是多此一舉。
“社區治理說起來平常,卻是一門大課題。”瑤海區基層治理學院項目主管、合肥市博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負責人周茂同告訴記者,當前,城市社區人口越來越多,居民的生產、生活、文娛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樣,由此造成的居民矛盾甚至社會矛盾也易發多發。想要靠過去的行政思路把社區的大小事“管”起來,不現實也不可能。“這就要求社區治理主體要具備全新的治理理念,掌握專業的技能和方法。成立社區治理學院,最大的目的便是培養專業化、多樣化的社區治理人才。”
正是到社區治理學院“深造”,讓全職媽媽宋云桂成長為一名社區治理骨干。一開始,宋云桂只是濱湖世紀社區一名網格信息員,平時工作只是幫助社區搜集信息。社區治理學院成立后,宋云桂經常去聽課,了解全新的社區治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如何組織居民協商議事,這個就很講究。找哪些人開會,議題怎么提出,如何建立議事規則等等,都對能否取得最終的協商結果很重要。”學習過“羅伯特議事規則”后,宋云桂成了會議組織能手。就在這個月,她還幫助幾戶居民協調解決垃圾桶如何放置的矛盾。
今年4月28日,蜀山區社區治理學院第二個教學點落戶該區經濟開發區,這讓蜀麓苑社區中海原山小區黨委書記尚永健有了近距離學習機會。作為小區黨組織負責人,尚永健一直對如何更好地發揮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很關心。
“黨組織要帶領群眾動起來!”幾堂課聽下來,尚永健與3位黨支部書記合計要多在小區內搞幾場活動,豐富群眾生活。8月1日建軍節,小區黨委舉辦了一場“我是小小兵”活動,向小區內小朋友講述解放軍抗洪搶險事跡。活動原計劃20個報名名額,可當天卻吸引了連家長在內120人參加。“活動怎么策劃,人員如何招募,到最終的總結反饋,這些活動的組織細則,都是在社區治理課上學來的。”尚永健說。
居民是重點自治促共治
● “很多人以為社區治理學院是‘社區干部學院’,其實不然,居民才是學院的重點學員。”
——包河區委常委、濱湖世紀社區黨委書記束紅英
● “讓社區居民向觀摩人員介紹所在社區的點點滴滴,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蜀山區經濟開發區社會事務部工作人員寧婕
8月14日下午,瑤海區基層治理學院組織學員來到包河區常青街道參觀學習。在經驗交流會上,常青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的社會救助項目,引起了瑤海區紅光街道社會事務部工作人員王靜的注意。項目中有一個“小老板公益市集”活動,招募家長帶著孩子在社區里義賣,為街道社會救助項目籌款。“這種方式能夠發動很多居民參與,從而凝聚更多力量為項目做貢獻。”王靜打算把這個活動介紹到紅光街道。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這正是當前很多社區治理學院大力傳播的社區治理理念。“很多人以為社區治理學院是‘社區干部學院’,其實不然,居民才是學院的重點學員。”束紅英介紹,濱湖世紀社區是合肥市首個街道級大社區,轄區居民15萬余人,社區工作人員只有100多名,日常工作已經忙不過來,社區治理工作更難有效參與。
在束紅英看來,社區治理學院更重要的是對社區黨員、熱心居民、志愿者等進行培訓,讓大家知道如何做群眾工作,如何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自從社區治理學院成立以來,每年都有近200名居民報名學習。“截至目前,社區治理學院培育居民骨干近1000人,累計服務居民近萬人次,已經成為社區人才隊伍的增能空間、居民自治共治的互動空間和社會力量的成長空間。”束紅英介紹。
“發動居民得有方法和載體,這也是社區治理學院課程的重點內容。”蜀山區經開區社會事務部工作人員寧婕說。之前,為了加強社區治理,經開區經常組織現場觀摩會,讓轄區社區工作人員相互交流學習。“過去觀摩會都是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工作,現在我們會招募社區居民,讓他們向觀摩人員介紹所在社區的點點滴滴,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范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