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圍繞“深度融合發展、科學規范管理、深化文化內涵、提高育人品質”的總體工作思路,主動適應社會發展新趨勢,承擔職業教育職責,打造黨建引領教工團隊,培養應用型高質量人才,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以建設“職業教育名校”為目標砥礪前行。
“老枝抽新芽”,以老帶新共建教師團隊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這份被看做是“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的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不僅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也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也意味著職業教育改革向臨平職高的教師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設“雛雁展翅、青雁高飛、金雁領航”三大工程的過程中,學校通過教學、德育、科研、競賽四個方面打造“雁陣式團隊”。隨后建立了“初師”“良師”“優師”“名師”成長鏈,形成了階梯式的發展渠道。名優教師在帶領年輕教師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實現了梯隊中不同年齡資質教師的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機電專業教師馬旭洲獲評浙江省正高級教師,計算機專業張繼輝獲評浙江省特級教師。計算機專業和語文學科教師榮膺杭州市名教學團隊。
馬旭洲的教學成果《變“厭學”為“樂學”:中職“闖關教學”的實踐探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學中,他始終秉承“學生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快樂”理念,樹立“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教學觀,認真組織好每一堂課,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
滕方敏作為數控專業高級教師、高級技師,杭州市余杭區機械專業大組成員,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培養出超越自己的學生。為此,他力求創新教學模式,盡心竭力培養學生,如今桃李芬芳。任教期間,滕方敏輔導的學生榮獲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省級技能比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10多次;且多人高職取得優異成績,考上優質本科。
校長王方鳴表示:“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基石,而名校則是名師的支撐,名師與名校互為因果,相得益彰。學校在黨建引領下,正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配置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余杭經濟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興趣引領成長,開辟教室外的“第二課堂”
職業教育不是一場局限在體育館里的折返跑,職業教育的風景不應該局限于課堂上。為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學校以創新教學為己任,不斷探索新型教育模式。
為此,學校打破“藩籬”,走出職業教育的固有思維,開展多項課外活動,與課堂教育相輔相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英語教研組舉辦的英語職業能力大賽,思政教研組推出的品牌課堂如法律配音秀、中國故事演講等,深受學生喜愛。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與專業融合、具有跨界性,采用話題式教學,通過與學生交流和觀察的方式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有困惑的、想探討的素材設計話題,融教學內容于話題中,用話題串起學習,走進學生內心。
2019年杭州市中職學校師生英語職業能力大賽在學校落下帷幕。期間,莎士比亞經典戲劇和中國文學優秀作品戲劇表演輪番登場。《西游記》《查理二世》《仲夏夜之夢》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寶在學生的現場演繹下綻放奪目光彩。經過激烈角逐,該校《花木蘭》以其精良的編劇、精彩的表演和精致的服裝道具一舉奪魁。杭州市職成教英語教研員林海燕表示:“英語戲劇表演帶給孩子們自信,這種正能量也能夠遷移到其他學科和專業的學習中去,甚至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2019年6月5日,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第二屆法律電影配音大賽開幕。《法網狙擊》《人民的名義》等23個作品閃亮登場。參賽同學自選其中經典片段進行同步配音,生動演繹電影作品。當下,學校上法律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為喜愛的法律電影配音應該不是常事。正如參加比賽的同學所說:“我們在這次比賽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課堂上學習不到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知識。”
思政教師陶嬋嬋表示:“無用之用乃為大用。學生進行話題學習的過程就是思辨精神和自我探索的結合,也是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教育的結合,促使職業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傳承“墨子思想”,鑄就學校里的“現代工匠”
提起“墨子思想”,人們想到的是“非攻,兼愛”,想到的是“真理出自實踐,實踐造就人才”。“墨子思想”在職業教育方面的影響獨樹一幟,特別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給職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秉承“兼愛非攻、尚賢使能”教育理念,致力培養兼具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雙高人才”。為此,學校積極實施“現代學徒制”,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打造了一種升級型的校企合作方式——“產教融合”。
近年來,學校與聯想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合作成立創新型計算機應用學科建設委員會;打造IT服務實訓中心;共同開發專業教學及實訓課程;組織服務工程師崗位人才培訓、LCSE師生專班培訓、師資教學創新培訓,聯手實現共同發展。學校借助聯想集團卓越的品牌效應、優秀的企業文化、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經驗,構建“教學課程+技能實訓+師生培訓”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企業人才。比如原聯想班畢業生,目前就職于阿里巴巴工作的金慧賓,他感慨道:“得益于學校聯想班,我既能學習到專業知識,又能感受到企業文化。學校還積極為我們搭建各種平臺,使我們的就業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在“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基礎上與企業深度融合,創設汽修豪德班、計算機聯想班、數控大精班,全面對接工作環境,學生入校即入企,企業和工程技術人員、學校專業教師能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有效發揮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學校發展,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搭建互利三贏的平臺,使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真正受益。
為將校內職業教育和校外職業培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國家提出了“1+X”證書制度。"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歷證書將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職業技能等級證考試標準由企業牽頭制定,全面接軌產業行業標準。
學校負責“1+X”證書制度推進的滕老師表示:“更高的要求意味著要更加奮進。”所以,學校在校內組成“1+X”領導小組,培養師資先行;由專業負責“1+X”制度的落實,同時建立“每周一會的工作體系”;鼓勵成績優秀專業水平較強的學生積極考證。
目前,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要求和相關專業建設,改善實訓條件,盤活教學資源,提高培訓能力,積極開展各類高質量技能培訓。
搶抓新形勢,“領頭雁”姿態融入工業振興之路
社會發展的列車超過時間的進程,人們追求現代生活的腳步從不曾停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5G等新一代技術引領科技革命,都在提醒著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
今年,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成為浙江省繼續實施中職與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單位之一;與浙江科技學院開展中職和應用型本科一體化合作,面向全省招收40名初中畢業生。實行一體化培養試點后,中職學校和本科院校的教學培養計劃將會被整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中職學校、行業企業等也將會共同參與七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學校為培養國際化、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聘請普高優秀教師彌補基礎文化課師資的不足,加強與高校與企業的聯系,統籌制定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課程銜接貫通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
“新時代的浪潮下,職業教育不斷在路上。我們學校將不斷探索和實踐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校企聯動,深入校校聯辦,扎實學生技能,厚植學生素養。學生升學有路,技能傍身,真正成才。”王方鳴說道。(魯仲耿)